此心安处是吾乡——我市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2024-09-05 16:10:36

记者赵漪湉

社区工厂里,群众实现务工增收;安置小区内,设施一应俱全,为群众生活增色添彩;便民服务中心内,工作人员认真解决居民诉求……行走在安康市易地搬迁安置点,产业兴旺、环境优美、活力满满的喜人景象跃然眼前。

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近年来,安康市实施“充分就业、技能就业、创业带动、社区工厂扶持、农业园区提升、以工代赈助力”六大乐业工程,在公共服务、社会融入、促进就业等方面持续发力,让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群众过上幸福新生活。

建机制谋长远搬迁后扶“有力度”

夏日绿意正盛的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白墙黛瓦的安置楼房鳞次栉比,机器轰鸣的社区工厂星罗棋布,苍翠欲滴的茶山茶园掩映在两山之间,宛如新村画卷,一片生机盎然。

搬迁群众汪敏如今的家是位于锦屏社区的一套三室一厅新居。作为老县镇搬迁群众最多、规模最大的安置社区,该社区共搬迁安置11个村的群众,共1346户4173人。

“以前住在东河佬,出门就是山,土地在山间;辛苦种一年,只够吃半年。”因为地广土薄,收成不易,汪敏一家的年收入仅能够勉强维系生活。

“搬新家之前,镇村干部就积极动员我们,通过土地流转、协议用工和配股分红等形式,把那十几亩旱坡地反租倒包给合作社发展高山茶园,每年光地租就比自个儿种地收成足,还不带每年春天采茶和合作社分红收益。”汪敏说。

汪显平一家则是从万福山村搬来锦屏社区的。万福山村村名虽然叫“万福山”,但没有给村民带来福气,只带来了荒芜与贫穷。

直到几年前,随着易地搬迁推行,汪显平一家只交了1万元,就住进了锦屏社区里120平方米的楼房。2019年,他响应乡村振兴号召,利用蒋家坪的旅游资源优势,开办民宿,承包茶园,如今生意十分火热。汪显平说:“实际上茶园我个人收入,一年弄好了只赚十来万,但能够带动村上的脱贫户收入达到五六十万。”

如今,黄墙黑瓦,红灯高悬,错落有致的山村田园风情民宿与绿水青山茶海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乡旅画卷。汪显平一家人的日子也过得安稳和美,幸福生活从梦想变成了现实。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命根子”。许多搬迁群众对离乡离土后的生活感到迷茫,难以下定决心。为切实解决好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和后续发展问题,安康在搬迁之初,就坚持建社区与建园区一体谋划、促搬迁与兴产业同步推进、管当前与益长远统筹兼顾,山上兴产业、山下建园区、园区邻社区,先业后搬解开了搬迁群众“心结”。

“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搬迁后,土地林地上还能有一份自己的收益。”在满足汪敏这些搬迁户“最大心愿”和实现土地林地收益最大化上,安康把6万户搬迁农户嵌在产业链上。依托1708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构建流转土地得租金、参与务工得佣金、集体分红得股金、信贷支持得本金的联农带农机制,带动农业人口83万人,其中搬迁群众10.5万人。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搬迁安置点”模式,全市搬迁社区配建农业产业园940个,吸纳就业3.2万人,搬迁群众在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吸纳就业中直接受益。

办实事解民忧民生项目“有温度”

汉阴县涧池镇紫云南郡社区是该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安置了全县10个镇易地搬迁群众692户2688人。

要把每个社区的群众“稳下来”,就是为每一户提供能够过上好日子的配套服务。安康从搬迁群众“最需”处入手,在“最急”上发力,构建起了功能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搬迁群众尽快融入新环境新生活。

为办好群众最关心的“关键小事”,安康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在安置社区大力实施了以小超市、小库房、小餐桌、小课堂、小厅堂、小菜园等为主的“六小”暖心工程,实现100户以上社区全覆盖。目前全市已配套小超市249个,建好小库房250个、2.6万平方米,办优小餐桌211处,开办小课堂214处,搭建小厅堂215个、面积3.1万平方米,建设小菜园1901亩。

紫云南郡社区配套建设了便民综合服务、物业管理、平价购物、老年人日间照料、儿童托管辅导、文体活动、民事矛盾调解、红白喜事服务等更加多元化的管理服务机构。同时,组织群众成立锣鼓队、秧歌队、舞蹈队等文化组织,定期开展文体活动,在加快融入的同时增添群众的生活乐趣。

今年52岁的居民刘永秀,因照顾行动不便的母亲无法外出务工,生活十分拮据。如今,社区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解决了她的难题,在这里,母亲不仅可以做保健按摩,还可以和同龄人做伴唠家常。像她母亲一样每日在此安心养老的老人共有50余名。

“麻烦给我看一下上个月高龄补贴到了吗?”“好的,您先坐,我现在就给您查。”汉阴县平梁镇兴隆佳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付亚莉耐心地帮助搬迁群众何应翠办理好了手续。

“我家过去住在平梁镇蔡家河村2组,2018年年底,全家搬进了这个社区。2019年7月,我被社区聘为工作人员。如今在便民服务中心,除了负责业务办理和咨询服务外,我还兼职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工作。”付亚莉说。

兴隆佳苑社区按照“迁出地管林和地,迁入地管房和人”的模式,实行三级网格化管理,建立社区干部“包楼”责任制,全面推行社区管理和物业公司、网格管理和物业服务、居民参与物业服务管理三个“一体化”,构建防返贫监测帮扶体系,让搬迁群众心有所系、情有所依、身有所靠。

在这里,近50名网格长、网格员,将政策宣传、困难救助、纠纷调解、信访诉求、事项代办等全部纳入联系群众的服务内容。暖心的社区服务,舒心的社区治理,让乡情、亲情、温情不断生长,搬迁群众办事不用两头跑,干群关系越来越紧密。

兴产业促就业美丽家园“有进度”

2023年年底接到春晚吉祥物“龙辰辰”的制作订单后,恒口示范区恒安玩具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忙碌不停。经历一系列精密工序后,由安康负责打样生产和销售的“龙辰辰”毛绒玩具,被陆续送到全国各地消费者的手中。每天,有3万多只毛绒玩具在这里“出生”。

2018年,恒安玩具有限公司落地恒口,并带来产业链上的企业,公司总部所在的凤凰社区,也是陕西省内第一个移民搬迁项目。

搬迁群众党丽就是恒安玩具有限公司的一名熟练充棉工。“我在这儿已工作4年多了,工资靠计件。现在我每个月平均至少能拿到5500元,我想今后争取每个月挣到8000元。”党丽自豪地说。

恒安玩具董事长李建梅说,她来自江苏扬州,来安康开办新厂既契合企业自身的发展转型需求,又能够解决恒口搬迁群众部分就业问题,让凤凰社区数以万计的搬迁群众有活干、有钱挣。

她表示:“我觉得作为企业,让员工稳定就业,维持企业运转,都是应该做的。就像政府给我们政策支持,我们反过来也要引导员工成为一名合格的产业工人,保证就业。”

覃丕珍是紫阳县麻柳镇居民,2020年6月,她在紫阳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参加了缝纫培训,之后便在多乐玩具新社区工厂做缝纫女工。

“之前我住在山上,老公常年在外打工。我就在家带孩子、照顾老人,除了干农活,别的也不会。搬到安置社区后,我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日子比以前红火多了。”谈及生活的改变,覃丕珍满脸笑容。

公司生产主管邢华菊为她的转变感到欣喜。“覃丕珍刚进厂的时候,还不会踩缝纫机,连一道直线都缝不出来。3年时间下来,全工序的活她现在都能干得漂漂亮亮,还能独立制作成品,已经是我们厂的骨干职工了。”邢华菊说。

从农民变成工人,由过去的自由散漫生活华丽转身为遵纪守时的职业“蓝领”,社区工厂为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就业提供了广阔渠道,改变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兴起在家门口上班的“新潮流”,激发着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

在兴办新社区工厂之外,安康多地还探索出“园区总部+新社区工厂+家庭工坊”的发展模式,通过发展毛绒玩具文创产业,带动工艺相近、简单易行的家庭工坊,为群众提供了“自立门户”的机会。

通过持续实施“乐业安居”工程,安康锚定群众增收的核心目标,引龙头壮产业、抓就业保民生、善治理强服务,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与新型城镇化一体推进。从“搬入”到“融入”,舒适的环境、便捷的生活、贴心的帮扶,让搬迁群众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