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源于这篇文章,除了读到抑郁症家庭做法不当的地方,还让人不得不反思老师的一些表现——所谓的“负责任”。
“家庭并不是抑郁孩子问题的唯一来源”,这句话振聋发聩。
🐸片段:最鲜明地让他感觉到“被打碎”的时刻,发生在休学的前一天。因为没有完成作业,身为数学课代表的他在全班面前被老师罚站,用教鞭责打。小渺曾经拿过全市数学竞赛的第一名,他长期自以为是个成绩很好的人,而那一刻,他认为自己“很坏”“很差”。
在这个片段的讲述中,导火索是老师的一次【当着全班的惩罚】,主人公的身份是【数学课代表】,主人公的在校症结是【不喜欢完成作业】,导火索直接引发主人公心理失衡——【我很差,我很坏】,对学校的感觉是【充满惩罚、批判和否定】。
或许,老师放下对优秀生“恨铁不成钢”的心理,那压断他们的蕞后一根稻草就可以迟一些落下。
🐴文章中的心理机构对抑郁症孩子做的阶段治疗关键词,也可以作为学校老师日常对自己言行的警示:
❶不评判→被允许→接受自己
❷不反问→倾听→回应→允许表达
❸不捧杀→适当肯定→说事实
❹班级氛围是否是青少年需要的温暖?
❺怎么能让学生在成绩不如意的情况下仍然可以“相信自己”?
🦀文中有一个心理术语——“脆弱性”。
个体脆弱性的强弱部分决定着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因此一个班上几十个学生面对老师眼中“并不过分”的对待,会产生不同的程度的创伤感。
脆弱性强的学生,其实不难识别,还是回到【完成作业】这件事上。只是因为不完成作业被批评就陷入心理困境的,真的就别再用各种办法叫他们写作业了。
老师的负责任,不如用在专攻课堂质量上,尽可能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甚至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