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笔记:三辞三让的表演汉纪孝文皇帝元年前179年这个故事...

土人爱观地理 2024-09-06 15:30:24
资治通鉴笔记:三辞三让的表演 汉纪 孝文皇帝元年 前179年 这个故事,记载的是群臣和文帝讨论太子人选的言论。 自古以来,凡是搅和到立储纠纷里面的人,下场大多不太好,但利益也是巨大的,一旦站队正确,往往回报丰厚,风险和机遇共存。 但这一次不一样,这一次其他的人选都是外人,只有刘启是刘恒的亲儿子,立刘启为太子是极大概率事件,这些人在组团做一件风险小收益大的事情。与其说是风险投资,不如说是向刘恒表忠心,为刘恒说不便说的话,做不便做的事。 群臣请求立太子,刘恒拒绝了,说是我德行薄寡,即使不能搞禅让,那也不能说立太子,这么做让我心下难安。以文帝之明,说出这种糊涂话,其实就是在说违心话,故意装糊涂,引导群臣进一步劝他。 群臣又说,只有早立太子才是对宗庙社稷负责,才是以天下大局为重,言下之意就是,您不要只顾私德而失大局。 刘恒又拿出自己的叔叔、哥哥、弟弟说事,立他们不行吗?干嘛非要立我的儿子。跟刘盈比,刘恒继位的合法性是欠缺的。诸吕被灭时,惠帝无子,有资格继位的也不止刘恒一个,刘邦的亲弟弟楚王刘交、庶长子代王刘恒、庶长孙齐王刘襄都是有一定名分的。特别是刘襄,在平诸吕之乱时有大功,可以携功名继位,极具竞争力。代王刘恒由于勋贵的支持,以庶长子的身份无功上位,政治合法性不够强,会有不少人不服。 刘恒把这些有机会上位的人单独拿出来提,第一是让群臣彻底得罪这些人,以后无法三心二意,只能专心拥护刘恒的儿子;第二是让这些亲戚们看看,不是我不给你们机会,实在是众意难违。 事不过三,大臣们都清楚了,刘恒这么扭扭捏捏,无非就是不想主动立自己儿子、不想承担立自己儿子为太子这点私心的责任,等着群臣们帮他做出选择。 这些人一旦站队太子刘启,就无法再支持别人,假如朝局有变,刘襄上位,支持刘启的人都会倒霉。所以,这个表态就相当于投名状,相当于群臣在刘恒面前宣誓:坚持刘恒的领导,积极拥护以刘恒为核心的领导班子,打击一切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早日建成国富民强的大汉朝。 皇帝登基的三推让之礼,后来几乎成了惯例,三辞三让,刘备(三让徐州)曹操(称王)曹丕(称帝)都这样干过,目的是:1.做足样子,我是被迫的2.是大家共同推举的众望所归,事成是大家的功劳,败也是大家的当初的意愿,把大家绑在一起3.体现自己有谦让美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