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3万吊打敌12万,李先念5万溃败于敌30万? 一个是主动出击,一个是被动挨打

夕阳生啊 2024-09-07 11:52:28

粟裕3万吊打敌12万,李先念5万溃败于敌30万? 一个是主动出击,一个是被动挨打! 粟裕的苏中七战七捷大家都熟悉,但有几个问题须要说明: 一是我军参战部队只3万人,有待考证;二是敌12万人,除83师外,其余全是杂牌军;三是苏中是新四军经营多年根据地;四是只有三面临敌,尙存回旋余地;五是苏中战役是主动出击的运动战。 中原突围,是被动突围。我中原部队、连军区地方部队,总共5万人。 敌方是整整10个整编师,清一色30万主力部队。 七战七捷是3万对12万、即1:4,而中原突围是5万对30万、是1:6。 大家都知道,在对中央苏区进行的五次围剿中,蒋军实施是“铁桶”战术,而蒋军对中原部队的围困密度比第五次围剿更甚,敌30万大军将5万中原部队紧紧地、360度围在方圆100平方公里宣化店地区。 中原军区长期孤悬敌后,并且直接威胁到武汉,也能切断平汉路大动脉,实属敌人眼中钉,老蒋早就对他虎视眈眈,不除不快。 中原突围本身就如四平保卫战一样,属政治战。 当时国共双方正在政治谈判,以周副主席为首军调处亲临中原对敌我双方进行调处。 其实,军区早就侦知到敌人的阴谋行动,并多次向中央请示转移。中央也知道中原危急,但为了迟滞内战爆发,吸引敌人力量,减轻其它根据地压力,也是出于追求和平的考量,而没批准中原军队的转移。 敌6月22日完成攻击准备。 6月23日,中央指示中原军区“立即突围。生存第一,胜利第一”。 1946年6月26日,突围当天,为了展示和平,也是为了迷惑敌人,李司令亲自导演了一场军事演习,并特邀以周副主席为首的军调处人员、敌方代表参观軍演。 突围时还规定,我们决不开第一枪。 在敌众我寡、铜墙铁壁包围、我军十分被动情况下,突围终于胜利成功,战斗和非战斗减员近万人,并且消灭敌人5000多人。 人们说,中原突围损失惨重。其实损失惨重不是发生在突围过程,而是在转移的过程中。如突围后两个主力纵队,试图分别创建豫鄂陕和鄂西北根据地,但以失败而告终。 刘少奇代表党中央给突围部队发电称:“你们完成了当时极重要的牵制敌人的任务,是有代价的,正如在胜利的战斗中也有损失一样,是光荣的”。 希望世界不再有战争,希望中国越来越好,希望人民永远幸福!

0 阅读:2034
评论列表
  • 2024-09-07 20:01

    军事层面李和粟不是一个档次

  • 2024-09-07 22:46

    粟裕的军事才能有谁能与之较劲?

    听雁声 回复:
    对头,栗大将军不愧为战神!
  • 2024-09-07 13:33

    什么意思?不看看苏中七战国军悍将是谁?七捷极不容易!

  • 2024-09-07 18:18

    粟裕的苏中七战七捷靠的是苏中根据地人民支持,而中原突围后期的重大损失正是离开根据地离开人民支持照成的,看粟裕解放战争中指挥的战役基本上都是依靠根据地打的。

  • 2024-09-08 04:59

    中原突围是10万大军!小编已经无耻无畏了,信口开河、胡说八道!

  • 2024-09-08 11:22

    七战七捷,国军将领有薛岳,李默庵,李天霞,黄佰韬,王铁汉等,是在国军中能打的将领。能打赢,实属不易。指挥能上下一心,军地团结,再加上粟的卓越军事才能。反观中原,内部矛盾重重,李先念,王震,王树声在军事决策上争论不休,议而不决,损失较大,也在情理之中。

    西门吹光 回复:
    苏中七战七捷,然而粟裕主力却被逼到一个狭长的地带。。已经是岌岌可危了!
  • 2024-09-10 20:24

    不是那么简单的对比,天时,地利,人和,多方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