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华社点赞!把教师的时间还给教学,为教师减负,助力教育! 看到一篇新华社评论文章,文章强调要大力减轻教师负担,充分保障教师从事主责主业,并深刻揭露了这一现象存在的根源问题,写出了教师们的心声,为新华社点赞! 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过重的问题由来已久,每年新学期这一话题都会引发关注。这次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为解决教师负担过重的问题提供了政策指引,希望能彻底解决这一顽疾。 教师们深陷“很多活动都要进校园”“各种检查评估应接不暇”的困境之中。他们在填表、留痕、迎检以及应付各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时,自身的时间被一点点蚕食,教学精力被无情分散。这种状况不仅导致教师在教学上力不从心,教学质量难以保障,还严重降低了教师的工作获得感与自我认同感。他们本应在课堂上倾尽全力培养学生,如今却被繁琐事务缠身,这无疑是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 追根溯源,形式主义是教师非教学负担过重问题产生的罪魁祸首。其顽固性、反复性、多样性和变异性,使得校园不断被各种社会性事务侵扰,而一线教师则被迫承受着层层传导下来的压力。从不断更新花样的任务到无休无止的形式主义流程,教师负担过重这一顽瘴痼疾就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教师们喘不过气来。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要让教师回归教学本职,专注于教育事业,就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一方面,立足教育根本,制定并完善社会事务进校园的“准入标准”,建立审批报备制度。这就像是为校园设置了一道过滤网,将那些不必要的社会事务拒之门外。通过规范过程管理,可以有效减少不必要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另一方面,进一步明晰教育边界,构建起抵御形式主义的“防火墙”。这道“防火墙”能够为教师营造出宁静的教学空间,把被无端占用的时间重新交还给教师。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为教师减负,就是为教育事业助力。只有当教师能够心无旁骛地投身于教学工作,我们的教育才能焕发出真正的活力。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教师能够专注教学、校园充满宁静的教育环境早日到来,让教育在摆脱形式主义的束缚后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