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障碍与睡眠障碍可相互影响

元元的备忘录 2024-09-06 08:18:35

认知障碍可能导致睡眠障碍,睡眠障碍也可能加重认知障碍,两者相互影响,在临床治疗和日常护理中需要综合考虑两者的关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干预。基于此,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代允义教授为我们进行分享。

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认知障碍的常见类型和主要表现。

代允义教授:认知障碍是一类以获得性认知功能损害为核心症状,可导致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减退、伴或不伴有精神行为异常的综合征。

依据严重程度,认知障碍主要分为3大类:

(1)主观认知下降:患者自述存在记忆方面的问题,但通过客观辅助检查发现其认知功能并无明显下降;

(2)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表现出认知功能有所降低,但依据相关评分标准,尚未达到痴呆的严重程度;

(3)痴呆:患者不仅在记忆认知方面存在显著障碍,日常生活能力也受到严重影响,部分患者还伴有精神行为方面的异常表现。

从常见类型来看,认知障碍大致可分为2类:

(1)变性病:例如常见的阿尔茨海默病(AD)、路易体痴呆、额颞叶变性、帕金森病痴呆、进行性核上性麻痹以及皮质基底节变性等,具有慢性起病的特点,病情呈逐渐加重趋势;

(2)非变性病:例如脑血管疾病、感染免疫性疾病、中毒代谢性疾病以及系统性疾病所致认知障碍等。非变性病通过相关检查可以明确其具体类型,并且部分疾病能够进行有效治疗,甚至有些患者的认知障碍可以实现逆转,而变性病一旦引发认知功能障碍,只能延缓疾病进展而无法逆转。

认知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涵盖3大方面:一是记忆方面,包括学习能力、推理判断以及执行功能等;二是日常生活能力;三是精神行为异常。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视空间障碍,如出门找不到家、在自己家中找不到房间等;语言功能方面的问题,如听说读写能力障碍;以及日常行为人格方面的改变等。

您认为认知障碍是如何影响睡眠质量的?从神经生物学角度来看,两者之间存在哪些联系?

代允义教授:从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来看,认知障碍致使脑部功能衰退,影响睡眠节律和深度,扰乱睡眠习惯。同时,认知障碍患者常伴有精神行为异常及情绪问题,如焦虑会引发入睡困难、易醒,抑郁则导致早醒。

这些不良情绪状态极大地干扰了患者的睡眠质量。在认知层面,患者存在不合理认知,对睡眠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和错误看法,过度夸大失眠后果,使大脑皮层兴奋,不利于入睡。而长期失眠的患者,因睡眠时间减少、质量差,对机体尤其是认知功能产生重大影响,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白天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现幻觉、错觉等症状。

研究表明,睡眠障碍会影响人体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的清除,而β-淀粉样蛋白与AD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此外,睡眠障碍还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引发神经系统炎症等,进而影响认知功能。因此,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的神经生物学联系。

对于同时患有认知障碍和睡眠障碍的患者,在睡眠调节方面有哪些特殊的建议或治疗方案?

代允义教授:首先,明确因果关系至关重要。若为睡眠障碍导致的认知下降,治疗应以睡眠障碍为核心,可应用镇静药物,同时注重睡眠习惯的养成以及开展睡眠健康教育,确保患者拥有充足睡眠,以延缓认知障碍的发生。

而对于诸如由变性病引发的认知障碍患者,虽此类变性病大多难以治愈,但仍需采取治疗措施以延缓其发展进程。关键在于改善患者的认知习惯,着重对患者进行关于认知障碍疾病本身以及睡眠的健康知识宣教。

健康宣教在门诊中意义重大。许多睡眠障碍患者并非必须依赖安眠药物,通过引导其养成良好睡眠习惯,使其对睡眠具备正确认知,即可改善睡眠障碍状况。

此外,广泛开展的认知康复训练具有显著价值。通过专业的训练能够提升患者的记忆力、思维能力和判断力,间接促进睡眠质量的改善。所以,除药物治疗外,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以及开展专业的认知康复训练对此类患者大有益处。

目前关于认知障碍与睡眠障碍之间关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取得了哪些重要的发现?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可能会在哪里?

代允义教授:在睡眠障碍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面,大量研究成果已表明,睡眠障碍极有可能是认知障碍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

在老年人群中,这种关联表现得尤为显著,例如睡眠障碍与AD等认知障碍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CI患者相较于健康成年人,遭受着更为严重的睡眠障碍困扰。我国的相关大样本调查数据显示,MCI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超过60岁以上老年人群的MCI患病率已达到较高水平。

同时,睡眠障碍不仅在健康人群中影响认知功能的正常表现,还在MCI患者中加速其认知功能的衰退,大幅增加了痴呆患病的风险。例如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睡眠障碍的患病率远远高于认知健康的老年人,并且睡眠障碍会显著加重MCI患者认知功能的衰退进程。

未来的研究可能着重在以下几个关键方面发力。

其一,深入剖析两者相互影响的发病机制。具体的因果关系链条以及在神经递质等微观层面的详细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究,才能为研发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二,大力推进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完善。鉴于患者之间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包括不同类型和程度的睡眠障碍及认知障碍,需要依据每个患者的独特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策略,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其三,积极借助新兴技术推动研究和治疗的创新发展。功能磁共振等先进影像技术在研究患者脑部结构和功能异常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有望实现更精准的诊断和预测。同时,持续优化认知康复训练等新兴治疗手段,通过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为改善患者的睡眠和认知状况开辟新的途径。

代允义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认知与运动障碍科 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

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

国家级高级认知障碍诊疗中心负责人

中国康复医学会阿尔茨海默病与认知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 青年委员

淮海经济区神经内科专科联盟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认知障碍专委会 委员

河南省卒中学会脑小血管病分会 常务委员

卒中与遗传分会 常务委员

河南省康复医学会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分会 常务委员

河南省预防医学会认知与运动障碍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 委员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