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笔记:花小钱办大事汉纪孝文皇帝元年前179年朝廷诏令救...

土人爱观地理 2024-09-08 00:22:24
资治通鉴笔记:花小钱办大事 汉纪 孝文皇帝元年 前179年 朝廷诏令救济鳏、寡、孤、独、穷困的人。又有命令:“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赐米、肉、酒;九十岁以上的老人,在八十岁的基础上再加赐帛、棉絮。文帝下的诏令,并非创举,这个政策从吕后时就有了,一直到东汉,自然在执行,可以说,这是汉朝的基本国策。 鳏寡指无偶或丧偶的老年人,即鳏夫、寡妇;幼而失父叫孤,老来丧子叫独。鳏寡孤独泛指无依无靠的社会弱势群体,他们无法自己维持生计,急需照顾的人。这些无依无靠的弱势群体,能够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救助,是天下大同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于鳏寡孤独,刘恒采取的是一次性救济。这种一次性惠民政策,对弱势群体虽然也有帮助,但一次性的救济帮不了这些人一辈子。一次性救济更偏向于政治表态:国家没有忘记你们。 长期性救济严格的控制了救济对象,八十以上才能领长期性救济,在古代,生活水平不高,医疗条件落后,刘邦、吕后、萧何、张良、陈平等人也不过六十多岁的寿命。人过七十古来稀,七十岁在古代已经是稀有,八十岁九十岁就更是罕见了。想领到政府的救济,实在是太难了,就算能领得到,也领不了几年。 刘恒开出这么苛刻的条件,还是农业社会的国力不够,心有余而力不足,想把扶贫工作做大做强,可条件不允许。一次性赈济针对鳏寡孤独,长期的照顾给了五世同堂的老人,抓的是群体。首尾两端都捏住了,至少稀释了社会差评,解决社会就业还得靠开发边疆,接着就会出屯田戍边,挖矿兴修基建开放倡僚对外贸易等等手段。 政策的贯彻落实,每个环节都设立了第一责任人,产生问题便于追责,避免责任人不明,产生扯皮,从而确保赐品能够顺利到救济人手上。对于救济品的发放,也规定了严格的执行程序,九十岁以上的老人,救济品必须由县令或者县尉亲手发放;九十岁以下的老人,救济品也必须由啬夫(县财政负责人)、令史(县令属官)亲手发放。 想要花小钱办大事,在一次性的付出上可以大方点;在长期性的付出上要苛刻点;如果需要安排人员贯彻落实,要明确第一责任人,尽量用级别相对高点的人员来做关键环节;同时设立更高级别或直属的监察部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