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年),战国七雄之一。 姬姓,魏氏,始祖为毕万(毕公高之裔孙)。毕公高是周文王第十五子,因为封国在毕地而得姓。毕国在西周末期亡于西戎,后裔沦为平民。
毕万正是毕公高的后代,前636年,毕万之子魏犨因为随公子重耳出亡有功,晋文公重耳继位后,令魏犨[chōu]承袭魏氏的封邑(魏邑,今山西芮城),列为大夫。
魏国领土曾先后包括今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陕西东部、河北南部、江苏北部 。
当时它西邻秦国,东隔淮水、颍水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交错接界。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魏国始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公元前364年,魏惠王从安邑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的魏国又被称为梁国。
魏文侯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封建经济,北灭中山国(今河北西部平山、灵寿一带)。西取秦西河(今黄河与洛水间)之地,遂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
公元前225年,为秦国所灭。
魏文侯
魏文侯,姬姓,魏氏,名斯,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魏桓子之孙,魏武侯之父。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君主。
晋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赵襄子派人说服韩康子、魏桓子,放晋水倒灌智寨,灭了智氏,三分智地。三家分晋的局面基本形成。
三家分晋时,赵氏获利最多,魏氏、韩氏得到的要少一些。魏氏与韩氏笼罩在赵氏的南边,魏氏偏西,韩氏偏东。赵氏占有的智氏领地正压在魏氏的脑门上,魏氏很压抑。魏氏的西边是一河之隔的秦国,北边是强大的赵氏,东边是新兴的韩氏,南边越过中条山和黄河是秦、楚、郑国拉锯争夺的陕地(今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陕县和灵宝市地区)。魏氏被紧紧地裹在晋西南一隅。魏氏集中在晋西南,虽然在东面还有几块飞地,但都很不巩固,难以建成战略基地。
魏氏的核心地区是运城谷地,北部是吕梁山,南部是中条山,东部是王屋山,黄河的大拐角包住了魏氏的西部和南部。
这样的地势,易守难攻,但也容易被压制封锁。魏国所处的周边环境很复杂,魏文侯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遭到围攻,面临亡国的危险。
赵献侯想联合魏文侯消灭韩氏,赵、魏平分韩氏。韩武子想联合魏文侯消灭赵氏,韩、魏平分赵氏。对于赵、韩的提议,魏文侯均给予了明确的拒绝。魏文侯向赵、韩说明了自己对三家发展的想法。晋地被山带河,比较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