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克、极氪的“内耗”问题,唠几句:
1、领克是自主向上的第一次有效冲锋,注意,是有效冲锋。
之前的尝试,基本都失败了,比如观致,比如原品牌体系下的“大SUV”向上,像传祺GS8、荣威RX8。
第一次胜利的滋味,就是领克、魏牌带来的。无论是销量,还是价格,自主做了一个新品牌,它还真的成功了。
底层逻辑是:吉利品牌、长城品牌筑基成功,它们的“大众车”卖得好,品质、品牌都得到了认可。
所以,新品牌能不能成,本质上是一个“张力”问题。自主向上冲,要保证原有产品矩阵,已经有向上的张力了,要破土而出了。
而后来做新能源,也是一个陌生品牌自我介绍的过程,它同样需要张力,但最开始是“高举高打”,把上层的张力拉大,再逐渐填补中层空腔。
蔚来、理想、小鹏,是这么做的,它需要时间的文火慢炖。而彼时,极氪要横空出世,也是看到了新造车的新解题思路。
那个时候,领克基本完成了初代使命,整个体系的平均价格被拉高了,品牌价值逐渐被认可。
极氪要再“提一口气”,做独立品牌,做独立渠道,包括最终完成IPO上市。
自极氪IPO后,其实这个阶段的任务也完成了。
这是群星璀璨的第二次“有效冲锋”。
2、那么,来到了第三阶段,新能源渗透率超过50%,于领克而言,终究要进入彻底的“新能源时代”。
Z10的出世也就很好理解了。
问题是存在的,领克、极氪的纯电产品相似度大于差异化。这个没必要回避,而即便在后续逐渐拉大差异化,也需要假以时日。
从战略上讲,莫投鼠忌器,在将来的型谱中,必然会逐渐分化。也许,极氪会更科技,领克会更运动。包括电前老师分析的,迈入超豪品牌价格区间的,极氪会打头阵,而衔接银河、极氪之间的,或是领克新能源。
从战术上讲,极氪、领克在纯电相似度联想上,要做淡化处理,这就是引水修渠。相似度的讨论在终端终究是存在的,一定需要话术引导,最好的效果也一定是“矛头对外”。
确实,销售对用户购车决策的影响更直接。
还是那句话,都在这个炮火连天的战场了,还讲那么多文绉绉的旧规矩干啥,没有什么经验是绝对正确的,干就完了,什么有效,什么才是正确的。
不回避,敢直面,比啥都强。
领克就是合法用沃尔沃发动机的车型,转了个弯,还有三缸。现在好了,领克,极氪互掐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