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统计学研究已经证明,沉迷电子游戏的孩子无论在学业上、处理事情的能力上、心理与生理健康上、未来工作能力与收入上、家庭幸福与婚姻美满上,对比不打电子游戏的孩子都处于很大的劣势。 可以说,一旦沉迷电子游戏,你的人生将不会有希望,你的宝贵时间对你来说将没有任何价值,你最终会为自己碌碌无为的一生而买单,你可能穷困潦倒一辈子。 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儿童与青少年,电子游戏危害特别巨大,主要表现在对大脑思维能力、想象创造能力、逻辑条理性与中长期记忆能力的破坏。而这些能力是青少年学业成功与否的关键。 心理学家曾经对打电子游戏时大脑活跃区域进行pet-ct(正电子断层扫描)分析。发现打电子游戏时,大脑两个区域出现严重异常,一个是主管中长期记忆的海马回,代谢异常活跃,并出现构象改变。一个是主管学习及条理性的中额叶,处于严重抑制状态,即使强制停止打电子游戏8小时后依然处于异常的抑制状态。更严重的是,这两个脑活动异常有不可逆倾向。表现在临床上为:长期高强度打电子游戏,记忆能力、学习能力、逻辑条理性出现严重障碍并能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应当充分认识到电子游戏危害性,自觉远离。 目前,电子游戏宣传广告铺天盖地,更需要我们擦亮双眼,看清本质。 下面具体分析下电子游戏成瘾性机理与危害。 看一个事物好坏关键要看其对个人及社会的危害性。评价电子游戏是否精神鸦片,要看其与传统毒品的相似性。传统毒品最大特点是成瘾性,最大危害是对人正常生理机能破坏,同时带来人社会机能的崩溃。 虽然电子游戏不是一种麻醉药物,但其本质上与毒品没有区别,电子游戏危害性不能忽视。 电子游戏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成瘾性及电磁辐射对身体的破坏。电子游戏具备心理成瘾与生理成瘾双重特性,已经被who列为精神类疾病潜在风险源。 电子游戏成瘾性与传统毒品机理不同,传统毒品是外源性激素,电子游戏是通过对大脑刺激产生超量多巴胺类物质产生成瘾性。电子游戏成瘾关键是缺失负反馈机制,使得大脑持续分泌成瘾性激素,因为打电子游戏不像体育锻炼,所消耗的能量较少,使得身体疲劳产生的代谢物质无法削弱大脑愉悦中枢对多巴胺类物质的持续需求,这是一种发散性非收敛正反馈,最终使恶性循环不断持续。 电子游戏不仅危害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对成年人同样有危害。其危害性包括但不限于如下: 1久坐对骨头不好,驼背或者坐姿不正确,引起缺氧 2有辐射,对皮肤和眼睛不好 3造成睡眠不足,严重伤害大脑、记忆力下降 4传播色情,容易染上手淫恶习 5入迷后,饭都不吃,影响肠胃健康 6懒惰,老想游戏,不想干活学习 7造成一种逃避心理,沉溺游戏,脱离现实 8长久游戏,不去社交容易自卑、自闭、社交恐惧 9脑袋老想游戏,注意力不集中,学业荒废,工作不好 10增加妄想,在游戏中狂妄,生活里自卑 11难以自拔,失去理智,容易急躁,听不进人话 12强化叛逆心理 13人越来越蠢,而且自以为是,并且自我膨胀 14对人生没有明确目标和正确的价值观 15长期受游戏的内容情节和背景信息,可能会对三观潜在改造,扭曲了人格 16长期受游戏的心理暗示,使思维混乱,行为上受影响,连一些基本事情都处理不好,引发各种社会难题 17无意识模仿游戏的暴力情节,对待身边人 18影响心情,心随着游戏快乐、伤感、流泪 19引起神经混乱,知觉迟钝,冷热不知 20体内激素水平失衡 21免疫力降低 22引发心血管疾病 23诱发胃肠病 24诱发精神官能症如:紧张性头疼 、焦虑 、忧郁 25增加猝死死亡风险 26整天沉溺在幻想中 ,增加精神疾病风险 27使人自控力越来越差,分辨力越来越弱,沉溺游戏中,不能自拔 28浪费时间 29浪费大量金钱、网费、电费、游戏充值消费 30游戏中大多数都是损友,难遇益友 31打电子游戏时间大量占用体育锻炼时间,体质下降,易患各类慢性病 32影响家庭和睦 33影响学业 34影响工作 35疏远与家人的关系。 现在的电子游戏向着网络化、移动端游、开放世界、物理模拟、二次元方向发展。游戏展现的内容更加复杂,更加接近现实世界。其危害性更大,因为虚拟化的现实更容易打破大脑区别虚幻与现实的防御机制,其成瘾性进一步增强。 目前,电子游戏已经具备黄赌毒特征,这与游戏厂家利用心理学原理进行诱导设计有关。黄,表现在纸片人老婆,通过艺术夸张手段将女性特征进行非比例刻画,并且服装贴图很暴露,引起性亢奋。赌,表现在盲盒抽卡,概率游戏,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进行诱导氪金。毒,成瘾性设计,前面已经说了,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就个人而言,要充分警惕电子游戏的危害性,自觉抵制电子游戏,用积极健康的娱乐方式及体育锻炼替代。就国家层面而言,应尽快立法,严厉打击电子游戏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