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奶奶”结缘民工子弟

浙江老年报 2024-09-10 05:46:35

追寻本源传播自信

本报记者王杭晨

通讯员叶蔓裔

新学期伊始,67岁的台州市椒江区退休教师赵建华有些忙碌,她正准备近期去农民工子弟学校开展红色宣讲。针对学生新学期的第一堂集体思想政治课,赵建华选择讲述与“大陈岛垦荒精神”有关的故事。

从事教育事业数十年的赵建华退休后始终密切关注青少年思想教育。每年寒暑假,她都会前往各大中小学校宣讲;几乎每个星期,都会奔赴台州山区支教,坚持10余年。“红军奶奶”“汉服奶奶”,是孩子们对赵建华的爱称。一年宣讲百余场次的她,常身着一身红军装或一席汉服为孩子们做“沉浸式”教育,让红色文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间得到更好传承。

以汉服之美触及文化本源

“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汉服是代表中国之美、华夏之魂的中国符号。”赵建华是一位十足的“汉服迷”,她认为,亲近汉服,是对传统礼仪回归日常生活的一种表达。

2012年退休后,赵建华走进“汉服圈”,最终“入坑”传统文化。10余年来,她每天阅读四书五经等中国古代经典之作超过5个小时,深入了解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许多人问我,穿件汉服就能复兴传统文化了吗?我认为,一切都要从文化上去寻根溯源。汉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我们穿汉服,绝不仅仅是为了好看、为了形式,最重要的是通过汉服,来触及它所连接的更深处的本源文化。”为此,她常常身着汉服来到台州各大中小学校,为孩子们做传统文化主题讲座。

华夏复兴,衣冠先行。赵建华希望以汉服之美,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在孩子们心中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爱国主义教育从娃娃抓起

今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施行,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法律。

“爱国主义教育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写入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我在宣讲中,发挥自身优势,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坚定孩子们的文化自信。”赵建华说。

为了弘扬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今年7月,赵建华特地前往井冈山,肩挑箩筐,走在朱毛红军挑粮小道上,历时3个半小时,徒步爬上1800米的高山,进一步认识革命先烈的不易。

这样的亲身体验,让赵建华的宣讲更富感染力,也更能引起孩子们的共鸣。

“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今年6月,赵建华前往台州市一所幼儿园,穿上红军装,用鲜活的故事、通俗的语言,为孩子们讲述红色故事、分享红军经历。

她为孩子们带去提前制作好的红米饭、南瓜汤等红军餐,并组织大家制作红军帽,让孩子们在互动和体验中深入了解红军精神,进一步激发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只有你用心去做了,才能体会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赵建华说。

将红色种子撒入孩子心田

赵建华还是台州市椒江区“银垦”老干部宣讲团成员。每年“六一”儿童节,赵建华都会和宣讲团的老同志们走进台州地区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这样的活动她已坚持了10年。

2014年的一天,赵建华走进台州市区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看到孩子们的眼中缺少一种同龄人该有的理想光芒,学习也较为松散懈怠。

“你长大了想做什么?”面对提问,不少孩子一脸茫然。这让赵建华等宣讲团成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大陈岛垦荒精神”是60多年前476名垦荒队员培育并一代代传承下来的“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精神。赵建华认为,这样的台州本土红色精神,非常适合在农民工子弟学校里宣传。

“农民工子弟学校里的孩子不少缺乏陪伴和关爱,思想上也缺乏正确引导。‘垦荒精神’的那种白手起家、迎难而上、不畏艰险的内涵,更能激励孩子们。”赵建华说。

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党的发展历程,在课程内容设计上,除了讲故事,老同志们还设计了红色歌曲我来唱、我的梦想和未来等一系列互动内容,增强课程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一次次宣讲和关爱之后,如今,当赵建华再次来到农民工子弟学校后,孩子们不断提升的成绩、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足以说明宣讲“大陈岛垦荒精神”所带来的喜人成绩。

赵建华表示,接下来,“银垦”老干部宣讲团还将开展巡回宣讲,希望将大陈岛这抹红色流动到台州更多角落。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