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从不看重名利,从不称自己是“大科学家”,这天保健医生赵聚春问了钱学森几个数

不急不躁文史 2024-09-11 00:35:52

钱学森从不看重名利,从不称自己是“大科学家”,这天保健医生赵聚春问了钱学森几个数学题,谁知,钱学森皱着眉头,怒吼:“我是谁?我是大科学家钱学森。”赵聚春一怔,然后笑了。 钱学森的名字与他的贡献紧密相连,他的成就在全球科学界享有盛誉。 作为一位航天科学的奠基人,钱学森的工作不仅推动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对全世界的科技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便是这样一个在科学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人物,在晚年也遇到了对其智慧和能力的误解和质疑。 晚年的钱学森生活在北京的一个安静的住所里,他的日常由简单的读书和写作组成,偶尔与前来访问的年轻学者交流科学问题。 尽管身体逐渐衰老,但他的思维仍旧敏锐,对科学的热情从未减退。 到了晚年,钱学森常常卧床休养,言语渐渐变得少了起来,这让一些人开始怀疑他是否患上了老年痴呆症。 在一次例行的健康检查中,钱学森被带到了医院的神经科。 医生们考虑到他的高龄,决定对他进行一系列的认知功能测试,以排除老年痴呆症的可能,这类测试通常包括一些基础的数学问题和记忆练习,用来评估老年人的认知状态。 钱学森被引导到一个安静的房间,一位年轻的神经科医生开始了测试。 医生首先询问了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100减7等于多少?” 钱学森几乎立即回答:“93。” 医生接着问:“93减去7是多少?” 钱学森稍微犹豫了一下,回答道:“86。”医生继续追问:“那么,86再减去7是多少?” 随着问题逐步推进,测试似乎变得有些单调和重复,每次都是减去7。 随着连续几轮的问答,钱学森开始感觉到这种测试的重复性,也逐渐意识到这种方法可能是在检查他是否有认知障碍。 钱学森迟疑了一下,这时他不仅仅是在思考答案,更是在思考这个过程背后的意义。 当医生再次重复类似的问题时,钱学森突然感到了一种被低估和误解的挫败感,这不仅是对他智力的质疑,更触及到了他作为科学家的自尊。 他的面部表情由初始的平静转为愠怒,他突然提高了声音,断然质问医生:“你知道你问的是谁?我是大科学家钱学森!” 这一幕让在场的医生和护士都感到震惊,他们原本只是例行公事,从未意识到这样的测试对钱学森会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钱学森的反应让所有人重新认识到,即便是在生命的暮年,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依然保持着对自我价值和成就的坚定认知。 这次事件后,钱学森获得了更多的尊重和理解,医院的工作人员开始更加小心地处理与他的互动,确保在医疗过程中尊重他的感受和尊严。 随着钱学森步入晚年,他的健康状况开始逐步衰退,一系列与年龄相关的疾病接踵而至,给这位伟大科学家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尽管他成功战胜了膀胱癌,但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和腰椎楔形骨折这样的疾病仍严重影响了他的行动能力,使他的活动范围大大限制。 这位曾经四处奔走、活跃在科研一线的科学家,不得不渐渐适应一个相对静态的生活方式。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是一种痛苦的疾病,它导致了钱学森髋部的持续疼痛和关节功能的逐渐丧失,使得长时间站立或行走成为一种挑战。 而腰椎楔形骨折进一步加剧了他的不便,使他在坐立时都感到不适。 这种身体上的限制对钱学森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因为他一生都习惯于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工作。 尽管身体状况不断恶化,钱学森对科学的热情却从未有所减少,他继续通过阅读最新的科研文献、与年轻学者的讨论、参与科学研讨会来保持自己的思想活跃。 钱学森深知,科学不仅仅是青年人的领域,老年科学家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知识同样可以对科学界作出贡献。 他常常与来访的学者分享自己的研究经验,提供宝贵的建议,继续在科学界发挥影响力。 在晚年,钱学森对国家的未来也充满了关切,他特别关注教育和科技发展对国家进步的重要性,坚信科技是国家强盛的关键。 他经常在公开演讲和私下交流中强调科学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年轻人投身科研,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即便行动不便,钱学森也通过书信、电话和网络与科技界保持联系,尽自己所能推动中国科技的进步。 钱学森的晚年虽然伴随着身体上的多重挑战,但他的精神世界依然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即便身体力行受限,一个人的心智和精神仍可飞跃科学的高峰,为世界带来启迪。 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用自己的一生和晚年岁月,展示了无限的智慧和对科学不懈的追求,成为无数科学工作者和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0 阅读: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