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局观念系统思维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中国经济时报 2024-09-11 01:40:54

我们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围绕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等目标,加快构建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刘旭范宪伟

社会保障连着千家万户,事关民生福祉,关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提出,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为新征程上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意义重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集中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建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但也要看到,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和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仍存在不足。新形势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对于增进民生福祉、调节收入分配、拉动经济发展等具有重大意义。

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社会保障核心功能是为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提供保障,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通常被称为民生保障的“安全网”。社会保障通过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形式,为人民群众在年老、疾病、失业、工伤、残疾、贫困等方面提供服务保障,能够有效保障全体人民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社会保障作为再分配的主要方式与途径,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的功能,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社会保障通过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的风险共担,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初次分配带来的不公平问题。通过提供公共服务、发放津补贴、开展社会救助等形式,不分城乡、地域、性别、职业为人民群众提供相应服务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机会不均等问题,使社会成员能够平等地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平抑经济波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保障能够调节社会总需求,平抑经济波动,减缓经济起伏,为经济平稳发展提供支撑,是经济运行的“减震器”。社会保障通过逐步提高保障待遇水平和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能够有效改善居民消费心理预期和消费结构,刺激消费需求,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社会保险的快速发展,在降低经济社会运行风险的同时,也能够催生养老金融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阶段。要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准确把握社会保障各方面之间、各领域之间和其他相关领域之间的联系,统筹各个类型、各个层次、各类群体,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提高统筹谋划和协调推进能力,确保各项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整体合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突出全民覆盖。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聚焦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努力将更多群众纳入保障范围,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参保连续性和权益衔接性,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和法定人群全覆盖,推动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全民、服务全民、造福全民。

强化公平统一。健全全国统一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社会保险服务事项标准统一、整体联动、业务协同,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全面推行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民生管理服务新模式。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加大困难群众救助保障,健全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既要紧盯老百姓在社会保障方面反映强烈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紧盯制约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硬骨头,不断推进改革,又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统筹当前和长远、需要和可能,合理引导预期,把社会保障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建立社会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稳步提高保障水平。

明确央地责任。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关系,科学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分担机制,加强中央与地方间以及各部门间的协同合作。逐步提高中央社会保障事权和责任,压实地方政府支出责任,健全地方财政补充养老保险基金投入长效机制。

注重安全规范。加强社会保险精算体系建设。完善社保筹资和待遇给付联动调整机制,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完善社保经办机构业务、财务、安全和风险管理等内部控制制度,守住守牢社会保障基金安全底线。积极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社会保障领域应用,精准识别保障对象、精准落实帮扶措施,提升社会保障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深入落实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任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围绕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等目标,加快构建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

深化社保制度改革。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健全中央对地方的约束激励机制。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合理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按照政策统一规范、基金调剂平衡、完善分级管理、强化预算考核、提升管理服务的要求,稳步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扩大年金制度覆盖范围。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个人自愿、有序发展的原则,推行个人养老金制度。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持续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稳妥有序扩大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实施范围。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社会救助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扶危济困、救急救难的兜底性制度安排。要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以统筹救助资源、增强兜底功能、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加大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力度,稳妥扩大社会救助覆盖范围,加强城乡和地区统筹衔接,加快建设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

完善特殊群体社会保障和关爱服务体系。健全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制度,切实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尊重和保障人权,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支持和鼓励残疾人自强不息,构建兜底保障和自救脱困相结合、福利水平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整合型“弱有所扶”政策体系。

确保社保基金安全稳健运行。持续筑牢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基金监管防控体系,强化人防、制防、技防、群防“四防协同”。加强社保基金精算分析,健全筹资和待遇动态调整机制、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做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扩大基金市场化投资运营规模,健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制度体系。

(刘旭: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范宪伟: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