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拿下岳父的您见过吗?1903年深秋的一天,陈嘉庚坐上了开往新加坡的轮渡,天气突然变冷,他心里想着:"这么冷的天,乘客们肯定不好受。"于是,他赶紧叫来船员,说:"我姓陈,麻烦你告诉所有乘客,每人都可以领一条毛毯,钱我来出!"船上很快暖和起来,大家都裹着毯子,只有一个少年还在发抖。 陈嘉庚看到后,觉得奇怪,就走过去问他怎么回事,少年赶紧站起来道谢,红着脸说:"我不姓陈,不能要这毯子。" (主要信源:原文登载于MBA中国网 2019年6月6日关于“李光前:暨南学堂走出的华人教育慈善家”的报道) 原来,根本就是一件无厘头的意外事件,船员“格局小了”,觉得怎么会有人这么大方?于是就自认为是只能给“同姓氏”的人,才有毯子! 这一下就把话传错了,其他乘客为了取暖,居然还真就给自己“改名换姓氏”,只有这个少年,宁愿挨冻也不愿意撒谎。 陈嘉庚听完,心里既感动又好笑,赶紧把毯子给了少年,还让船员重新通知大家。 没想到几年后,命运再次将他们联系在一起,李光前在一家饭店偶遇了当年那位慷慨的陈先生,原来他就是著名华侨实业家陈嘉庚。 这次相遇成为了李光前人生的转折点,陈嘉庚欣赏这位李姓小伙子的才能和品格,邀请他加入自己的公司。 李光前这小伙子真不简单啊,刚进橡胶行业就上手特别快,英语也说得溜溜的,把欧美市场都给拿下了。 陈嘉庚老板一看,这不得了啊,不仅提拔他当经理,还把女儿嫁给他了,李光前事业是蒸蒸日上,但他可不是安于现状的人。 有天听说有个橡胶园要卖,他眼睛一亮,觉得这可是个大好机会,陈嘉庚有点犹豫,但李光前可不管那么多,自己东拼西凑筹了钱,硬是把那橡胶园给拿下了。 这魄力,不得不服!"我相信这片土地有巨大的潜力,"李光前对自己说,"只要坚持下去,终会有回报的。" 果然,不久之后,橡胶园周边开始修建公路,地价飙升,李光前适时将橡胶园出售,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这次成功的投资让他信心倍增,也赢得了岳父的赞赏,"年轻人,你的眼光和魄力令我刮目相看,"陈嘉庚欣慰地说相信他会有更大的成就。 可是才能不是一日集成的,上学时就能看出他的不一般,1906年,在清朝末年的风雨飘摇中,为了吸引海外游子回国深造,特地成立了暨南学堂。 这所学校后来发展成为如今的暨南大学,成为华侨子弟心中的一盏明灯,三年后,远在南洋的李光前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刻苦钻研,引起了吴寿珍的注意。 吴主席被这个年轻人的求知欲深深打动,慷慨解囊资助他回国求学,这个“穷小子”就这样,靠父亲的支持和贵人的相助,踏上了前往南京暨南学堂的征程。 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知识的渴望,初到暨南学堂,李光前发现这里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年龄和学习程度参差不齐。 经过入学考试,他凭实力进入了最高级的中甲班,在这里,李光前如鱼得水,学习热情更加高涨。 每到考试季,他总是名列前茅,稳居第二名的位置,虽然总是与第一名失之交臂,但这丝毫没有打击他的积极性,反而激发了他更强烈的上进心,暗自下定决心要努力赶超。 就这样,拥有超强学习能力的李光前,年轻时在岳父的帮助下,白手起家又创立了橡胶公司,凭借敏锐的商业头脑,他很快就在东南亚橡胶界闯出了名堂。 李光前心想:"既然橡胶生意做得不错,不妨再试试别的!"于是他又进军金融业,创办了华侨银行。 正当事业蒸蒸日上时,战争的阴云笼罩了整个东南亚,李光前和岳父的生意都遭受重创,眼看着多年心血付之东流。 但陈嘉庚却坚持说:"公司可以倒闭,学校不能关门!"这番话让李光前深受触动,他暗自思忖:是啊,教育才是根本,越是困难时期,越要坚持办学! 于是二话不说,“砸锅卖铁”也要资助岳父的教育事业,还为前线将士筹集捐款,战后,李光前继续投入巨资重建学校。 他常说:培养人才是最快乐的事,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创立了李氏基金... 从一个诚实的少年,到成为著名的实业家和慈善家,李光前的人生经历充满传奇色彩,他的故事不仅展现了个人的奋斗,更体现了华侨对祖国和侨居国的深厚情怀。 李光前的一生,诠释了"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崇高理念,为后人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