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校园霸凌的下场!”北京,一小学生遭遇同学校园霸凌,父亲得知后,怒而在放学

讯仕说过去 2024-09-11 21:13:59

“这就是校园霸凌的下场!”北京,一小学生遭遇同学校园霸凌,父亲得知后,怒而在放学后拦下霸凌者,放出狠话:“如果再敢欺负我儿子,等着砖头砸脑袋,被你父母照顾一辈子”,霸凌者听后吓尿了裤,回家后大哭,睡觉也不敢关灯。而霸凌者父母发觉后报警,警方对父亲作出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父亲不服选择上诉,要求撤销处罚,法院这样判了!   明媚的阳光下,校园理应成为孩子们尽情玩耍、快乐求知的天堂。可当欺凌的阴影悄然蔓延,这个纯真的世界就被残酷地撕裂了。   北京日报9月10日的一则报道揭开了一起校园欺凌事件的冰山一角。一个小学生在校园里饱受欺凌,回到家后,父亲从他的言行举止中察觉到了异样。为了给孩子讨回公道,这位父亲独自来到学校,找到欺凌者,对其进行了长达20分钟的“教育”。   然而,这场私下的“教育”却给欺凌者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那个夜晚,恐惧如影随形,欺凌者辗转难眠。   得知此事后,欺凌者的父母毫不犹豫地拨通了警方的电话。法律的天平最终偏向了正义一方,警方以“恐吓”为由,对这位父亲处以10天拘留。   那么,孩子遭受欺凌,家长们难道无动于衷吗?   许多家长选择像张强一样挺身而出,用质问、恐吓等方式试图制止欺凌,保护自己的孩子。这种行为虽然出于爱子之心,但其方式却可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言语上的恐吓,也会对孩子造成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   当家长试图合法维权时,因缺乏经验和指导而举步维艰。相关部门介入不及时、不充分,更让许多家长感到孤立无援。   种种现象表明,我们迫切需要完善校园欺凌的治理机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司法等各方协同发力的长效机制。       在校园欺凌事件中,施暴者和受害者往往都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他们既容易伤害他人,也容易受到伤害。如何引导孩子们学会爱与宽容,用沟通化解矛盾,在受到伤害时勇于寻求帮助,是每一个家长、每一所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需要深入思考和践行的课题。   那么,校园暴力问题在法律上,是如何看待的? 不可否认,这位家长为孩子挺身而出的勇气值得肯定,但其做法却难免有失偏颇。他单枪匹马找到欺凌者,长达20分钟的“教育”更像是一场泄愤式的发泄。言辞激烈、情绪失控,他的行为虽然出于爱子之心,却给稚嫩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   法律的天平不会因为私愤而倾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恐吓他人,尤其是恐吓未成年人,如果情节恶劣,就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对于情节一般的寻衅滋事行为,处罚的尺度也不轻: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在法律面前,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即便是出于“父爱”,所以,面对这位父亲情绪化的言行,执法机关依法作出行政拘留10天的处罚,可谓恰如其分、有理有据。   再者,令人惊诧的是,欺凌者年纪尚小,却已经开始欺凌他人。这敲响了教育的警钟,呼唤着家长和教师加强思想引导和心灵沟通的必要性。   毕竟,校园欺凌是一个亟待攻克的教育顽疾,学校应当高度重视,强化管理,不能让校园暴力伤害无辜学子的身心健康。   根据《未成年保护法》第五十一条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及时审理,并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健康成长需求,全力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不仅如此,每一位家长都应学会与孩子心灵对话,用心倾听孩子的声音。唯有在爱的阳光下,孩子的心灵才能茁壮成长。   家长要常伴孩子左右,及时捕捉孩子情绪和行为的异常,与孩子进行坦诚而深入的交流。只有家校合力,构建起关爱孩子的立体防线,才能让校园欺凌无处遁形。  信息来源:原文登载于北京日报在2024年9月10日关于《#儿子被欺负爸爸拦截同学被拘10天#》的报道。

0 阅读:518
评论列表
  • 2024-09-12 20:48

    霸凌者还哭个屁,一刀杀了那人父亲,不够年龄无罪释放,还有白莲花給心理辅导。

  • 2024-09-12 21:10

    法律有问题该改改了[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

    用户38xxx10 回复:
    一直是这样的
    永恒的故事 回复: 用户38xxx10
    那就需要更多的人发声,当声音足够多足够大时,才会有改进的希望[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
  • 2024-09-13 02:17

    学校不管事,管事家长就不用出马了

  • 2024-09-11 21:38

    说了一堆废话。最终结果是霸凌的得利。被霸凌的吃亏。

  • 2024-09-13 05:15

    还不如直接腿打断,让他不能霸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