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三年,1725年,年妃病重,一向勤恳的雍正行为极为反常起来:给自己放了长假,基本上停摆了一切政务的办理 公元1725年,清朝正处于雍正三年。在这一年里,原本勤勉治国的雍正皇帝突然出现了反常的举动。这一切都源于他宠爱的年贵妃病重,雍正为此焦虑不安。 自登基以来,他早起晚睡,一天通常只休息五个小时,一年之中鲜少放假。朝中众臣早已习惯了皇帝勤勉治国的作风。然而,今年的情况却大不相同。 年妃自幼体弱多病,雍正对她一直悉心照料。他放下了政务,甚至给自己放了一个长假,只为能在年妃身边多陪伴片刻。这位昔日严谨自律的帝王,此刻却为了爱妃的病情,将政务搁置一旁。 当时,年妃的兄长年羹尧因军功显赫而权势日盛。关于他"功高震主""左右朝政"的流言已在朝中盛传。然而面对年羹尧的问题,雍正却出人意料地采取了忍让的态度,迟迟未予处置。 雍正反常的行为很快引起了朝臣的议论纷纷。这位素来雷厉风行的君主,怎会在这节骨眼上放任年羹尧气焰日盛?又为何在政务繁忙之际突然放长假? 然而,对于雍正来说,年妃的病情才是他最为牵挂的心事。众人不了解他内心的焦虑与不安,只道是皇帝贪恋女色、荒废政务。实际上,雍正之所以暂缓对年羹尧的处置,完全是顾及年妃的身体状况。他深知,严惩年羹尧势必会刺激年妃的病情。为了不让爱妃受到惊扰,雍正选择了隐忍。 在这段时间里,朝中时常可见皇帝独自在御花园中徘徊的身影。他凝视着那些年妃亲手栽种的花草,脸上流露出深深的忧虑。那些曾与年妃相伴的美好时光,如今却成了他心中挥之不去的思念。 尽管雍正竭尽全力地照料,但年妃的病情依然每况愈下。看着年妃日渐苍白的脸庞,雍正的心如刀割。他暗自祈祷,希望上天能够眷顾,让年妃度过这个难关。然而,命运弄人,年妃最终还是撒手人寰,留下了雍正一人在人世间孤独地前行。 年妃的离世,让雍正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他恨不得时光倒流,回到那些与年妃相知相爱的岁月。然而,逝者已矣,雍正只能将哀思埋藏在心底,重新投入到繁忙的政务之中。 年妃去世半个月后,刑部终于奏上了年羹尧的九十二条大罪状。经过详细调查,年羹尧恃宠而骄,权势熏天的罪行一一昭示天下。雍正痛定思痛,下定决心要铲除这个心腹大患。不久,年羹尧被押赴刑场,成为雍正惩治贪腐的标志性人物。 回想起年妃在世时的点点滴滴,雍正心中五味杂陈。他与年妃虽是政治婚姻,却也日久生情。从藩邸到宫廷,两人携手走过了不少风雨。年妃虽出身不高,却凭借自己的贤惠赢得了雍正的真心相待。 年妃秉性柔顺,为人处世极有分寸。面对年羹尧权势日盛的问题,她也能与雍正站在同一战线,共度难关。正是这种通情达理的品性,让雍正对她愈加倾心。 然而,天妒红颜,年妃英年早逝。他曾日夜祈祷,希望年妃能够康复,但最终还是没能留住爱人的生命。 年妃离世后,雍正为她举行了极为隆重的丧礼,举国上下一片肃穆。雍正更是旨令年妃梓宫,将来与自己、孝敬皇后合葬于泰陵,以表他对年妃的深深眷恋。在清朝历史上,这样的安排实属罕见,足见年妃在雍正心目中的地位。 或许是出于对年妃的爱,雍正在铲除年羹尧的同时,并未牵连年家其他族人。不仅如此,年氏家族还因年妃的恩宠而屡获恩赐,成为朝中炙手可热的家族。只可惜年妃英年早逝,未能为雍正留下子嗣。 雍正对年妃的评价,充分体现出他对爱妃的喜爱与敬重。在谈及年妃时,雍正曾这样写道:"妃素病弱,秉性柔嘉,持躬淑慎。朕在藩邸时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和平,实能赞儴内政。"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雍正对年妃的赞誉与怀念。 然而,真实的历史与影视剧中的形象有着巨大的反差。影视剧中的年妃骄奢淫逸,权势滔天,最终还因年羹尧事件受到牵连。但这些都是编剧的杜撰,与真实的年妃毫无相似之处。历史的年妃虽出身不高,却以她的贤德赢得了雍正的倾心相待,留下了一段旷世情缘。 年妃的离世,给雍正留下了无尽的哀思。帝王的身份注定了他必须以国事为重,即便内心再如何悲恸,也只能强忍悲痛,重新投入到治国理政的繁重事务中去。
年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