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交通运输技术进步、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转型、新业态发展等层面系统梳理了新质生产力在助力交通运输领域创新发展的实践,针对基础设施、技术装备、运输服务、行业管控等领域的数字化赋能和转型升级,以及交通运输新模式、新业态等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阐述。
阅见思享
邓德花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最终决定力量。当今世界,变乱交织,人类再次来到十字路口,因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中国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推动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抉择。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交通运输往往领一时风气之先,是新技术靠前发展、新业态广泛孕育的“试验田”,更是人民群众与先进生产力距离最近、感受最直接的“主场地”。交通运输的每次重大进步,往往会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工业革命之后,交通运输的变革对各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尤为明显。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式上指出,“交通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无疑,发展交通运输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具有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先行探路的重大意义。
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魏际刚、陆化普、汪林、吴洪洋、丁金学等业界资深专家联合推出的《新质生产力——中国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构建了推动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框架体系,从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出发,阐述新质生产力提出的时代背景和现实需求,厘清了交通运输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理论逻辑,俯瞰全局,构建了新质生产力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四梁八柱”。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突破、生产要素创新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从这一基本概念出发,本书立足交通运输的产业属性,构建了一个从覆盖微观的要素层面到中观的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层面,再到宏观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层面的多维体系,分别探究了思想、人才、科技创新、资本、信息、市场六大关键要素的重要作用,进而阐明了如何通过生产要素的创新组合和系统集成,推动交通运输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扎根中国田野,本书围绕交通运输技术进步、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转型、新业态发展等层面系统梳理了新质生产力在助力交通运输领域创新发展的实践,针对基础设施、技术装备、运输服务、行业管控等领域的数字化赋能和转型升级,以及交通运输新模式、新业态等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阐述。
解决现实问题,以“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建设为目标,聚焦交通运输的高质量发展,从战略和实践层面指明了交通运输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目标、路径和具体任务。直面交通运输发展中还存在“综合立体”程度与效率不高、交通与土地使用深度融合程度不够、城市交通拥堵、交通绿色化面临挑战等问题,紧紧把握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综合立体、产业融合、产城融合、智能高效、绿色低碳、安全韧性等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谋定全局,基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机制,从发展理念、体制机制、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发展规划、标准变革等顶层设计层面,以及科技自立自强、创新人才培育、新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装备创新、设施与数据互联互通、技术融合与产业融合、交通服务等支撑保障维度,提出了推进交通运输领域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措施体系。
聚焦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本书的面世可谓恰逢其时,恰逢其事。交通运输是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引领性和服务性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至关重要,与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息息相关。新中国成立以来,历经瓶颈制约、基本适应、先导推动等发展阶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运输进入了加快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新发展阶段,已经具备了迈向交通强国的良好基础,同时,面临着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进行系统性变革、全方位提升的时代课题。本书深入交通运输的发展肌理,将新质生产力作为引擎,为推动中国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从理论探索到实践指引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措施。
就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普遍意义而言,本书不仅建构了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系统性方略,更为各行业探索推动本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方法论。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互动关系出发,以新质生产力这一创新理论成果为分析框架,本书以“解剖麻雀”的耐心进行了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丰富个案研究,其建构的理论框架、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由此形成的可指导实践的策略措施,可供各行业“按图索骥”,以此为范式,将自身发展置于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全局之中,立足行业特性,探索推动本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措施体系。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伟业。要完成这一伟大使命,既需要各行业各领域立足自身特性深入思考,又亟待各行业各领域主动“破圈”,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本质命题出发,拓展视野,立足宏观,触类而旁通,在各行业的发展中广泛汲取经验和智慧,因而本书不仅应成为交通运输业界人士的必备案头书,更推荐广大读者藉由此书获取推动未来变革,全面创新的丰富智慧、知识资源。
(作者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