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未来产业四问的求解与预见

中国经济时报 2024-09-13 00:11:49

从理论研究到政策实践,普遍对未来产业存在四问,即未来产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未来产业变革》一书深刻洞察全球未来产业发展的前沿态势,紧扣国家及地方推进未来产业的实践探索,对未来产业四问进行了全面求解与预见。

好书品鉴

刘勇

“未来产业”已经成为高频亮相的热词,也是从中央到地方谋划“十五五”经济增长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从理论研究到政策实践,普遍对未来产业存在四问,即未来产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未来产业变革》一书深刻洞察全球未来产业发展的前沿态势,紧扣国家及地方推进未来产业的实践探索,对未来产业四问进行了全面求解与预见。

未来产业是什么?这是研究未来产业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也是一个不断深化认识、见仁见智的问题。《未来产业变革》用种子与森林的比喻来给未来产业白描画像,提出未来产业是从一颗种子开始,最终成长为一片森林。未来产业天然具有“新”“小”“强”特征。所谓“新”,未来产业是走在科技创新无人区的孤勇者,需要闯出产业发展的一条新赛道;所谓“小”,未来产业仍然处于产业孵化培育的萌芽阶段,更多的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不点”;所谓“强”,未来产业具有培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甚至新兴支柱产业的巨大潜力,是打造中长期产业竞争新优势的变革性力量。不同于其他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周期长、投资多、风险高、潜力大,甚至部分领域有一个形象的说法,“10年孵化、10亿投入、10%成功率、10次方成长空间”。从需求侧来看,未来产业要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新需要、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为目标,在新型需求牵引供给和新型供给创造需求中实现更高层次的动态平衡。《未来产业变革》提出,培育未来产业需要战略预判,更需要战略耐心,呼吁更多人做长期主义坚守者,做未来产业“育苗人”。

未来产业为什么?从全球来看,培育未来产业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球竞争最激烈的战略必争之地。发展未来产业是打造全球竞争新优势,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战略先手棋。从国内来看,培育未来产业正在成为从中央到地方加快培育新兴支柱产业的关键领域,发展未来产业是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胜负手。《未来产业变革》从前天昨天理解今天、从今天想象明天后天,基于全球工业革命进程提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未来产业,历次未来产业发展都深刻改变了国家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格局。进入21世纪,为了再次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导权,发达国家相继出台实施未来产业战略规划、法案法规以及投资计划,积极布局下一个5年、10年甚至20年可能爆发的未来产业。《未来产业变革》基于反思我国曾经错失未来产业的历史教训,提出面对越来越激烈的未来产业的全球竞争,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只有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才能在未来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同时,《未来产业变革》还进一步提出了未来产业的发展路径,即“无中生有”推动前沿技术转化为未来产业,“有中育新”推动传统产业再创新形成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未来产业怎么样?培育未来产业不乏吃螃蟹的人。深圳是全国最早布局未来产业的城市,早在2013年就出台实施《深圳市未来产业发展政策》,布局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海洋产业、航空航天产业等一批未来产业,经过10年培育发展已经成长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10年后的2024年地方两会,全国26个省份积极部署培育未来产业,主要集中布局在未来信息、未来制造、未来能源、未来健康、未来空间、未来材料等6大领域。《未来产业变革》系统梳理了国内各省份未来产业发展重点、发展目标等,总结提炼了各地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实践探索,包括培育未来产业的行业选择、技术策源、孵化转化、投融资模式、人才保障与治理创新,突出各地特色模式与可复制推广做法。不容忽视的是,各地布局未来产业需要避免一些苗头性问题,比如,一些地方存在畏难倾向、一些地方处于观望状态、一些地方出现扎堆倾向等。

未来产业怎么办?培育未来产业不是紧盯着当下,忙碌“十拿九稳”的事情,而是不惧各种技术、市场的不确定性,对中长期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写意描绘,是用创新炮火轰开一条条新的产业赛道。培育未来产业,关键要在革新生产工具上下功夫,在物质工作机器、能源动力机器和信息控制机器上取得重大突破。《未来产业变革》总结提炼了我国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显著优势,如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备产业配套优势以及海量数据资源与应用场景优势,同时聚焦技术策源、孵化模式、资金支持、治理创新等提出政策建议。在技术策源方面,关键是创新“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的握手机制,既要面向科技源头问题、基础问题做好研究,探索“国家出题+专家答题+市场阅卷”的模式,加强前沿技术多路径探索、交叉融合和颠覆性技术源头供给,又要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等面临的现实问题,探索“企业出题+专家答题+市场阅卷”的模式。在孵化模式方面,关键是畅通前沿技术产业转化通道,既要围绕“谁来转化孵化”,探索“政府引导+园区搭台+企业牵头”模式,完善全链条的转化孵化服务,又要围绕“怎样转化孵化”,强化概念验证中心建设,推动应用场景开放,创新首订单支持政策。在资金支持方面,关键是引导资金投小投早投硬科技,既需要政府资金“耐心投”,引导各类政府产业投资基金以一定比例支持未来产业,又需要社会资本“放心投”,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适应未来产业特征的金融产品与服务,鼓励天使基金、种子基金发展。

培育未来产业既是一道发展的命题,更是一道改革的命题,既要创新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的政策举措,不能简单念“紧箍咒”,又要保障未来产业发展的有序性、稳健性,设置好红绿灯,更要建立在未来产业发展中强化正向激励,建立健全试错容错机制,大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敢闯敢试的创新文化与发展环境。未来产业的支持政策不能去搞“大水大肥漫灌”,需要精准地滴灌,要有温光水气肥的精准调控,需要从定向移栽移植转向更加突出厚植发展土壤、从扶大扶强扶优转向更加突出扶小扶新扶幼、从重视技术集成转向更加突出强化原始创新、从给钱给地的支持更多转向给场景给市场。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