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我们沈北农村很多人家都盲流去了黑龙江躲避饥荒,农村的劳动力明显不足。那时我念初二,经常去生产队参加劳动。 那天正是农历八月十五,月亮已经升起了很高,西天边还有些红晕,同学们还在地里割黄豆。 这时,生产队长催促我们收工,他说,明天继续割吧,今天你们哪怕把月亮割下来,也割不完这片豆子了。 老师只好宣布收工,回生产队吃晚饭。还没端起饭碗,学校的刘老师赶着毛驴车来了。车上是一筐月饼,每个同学一块,他边宣布着边开始给同学们分月饼。 刘老师解开柳条筐,傻眼了!原来几十块月饼都碎了,几乎没有一块完整的。 这可怎么分呐? 那时候正是三年困难时期中最艰苦的岁月,饥肠辘辘的同学们对着月饼都垂涎三尺啦! 这些月饼是用黑麦粉做的,就是麦子没去皮就磨成了面粉。做出的月饼没有粘合力,一碰就裂了。加上刘老师赶十几里路心急,一阵阵暴打驴屁股,驴自然狂跑,可就苦了月饼。 大家正在犯愁怎么分月饼,队长,拿起一把刀说他有办法分月饼了! 队长操刀割月饼,然后就由刘老师用秤称量,这便是后来班主任王老师谓之的“割月中秋”啦。 整整60年了。每当中秋月亮升起的时候,我便回味着艰苦岁月的甜蜜——越嚼越有味道。
1960年,我们沈北农村很多人家都盲流去了黑龙江躲避饥荒,农村的劳动力明显不足。
高也飞体育说
2024-09-13 11:34:07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