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为什么不被南宋重用?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因为他杀人如泥沙 “了却君王天下事

文晓小书生 2024-09-13 12:55:28

辛弃疾为什么不被南宋重用?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因为他杀人如泥沙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话概括了辛弃疾渴望为君王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并在生前身后留下美名的政治抱负。可是,天不遂人愿,现实是这位被誉为“词中之龙”的文坛巨匠,在政坛当中却屡遭排挤,得不到重用。 辛弃疾生活在南宋与金国对峙的动荡年代,这是一个充满战争与和议交织的时期。南宋朝廷内部对于抗金策略存在严重分歧,主流派系主张和议,以维持现状为主,而辛弃疾则力主北伐,恢复中原。 辛弃疾一生都在为抗金复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努力奋斗,但是他的政治生涯可谓是波澜起伏,甚至凄凄惨惨。辛弃疾如果只是一个会写诗赋词的文人也罢了,以笔杆做枪,也能够聊表慰藉。 但最让人意难平的还是他明明有出众的军事才干和谋略。他早年在抗金起义中,不仅参与了多次军事行动,还成功拉起了一支2000人的起义队伍,并加入了耿京的队伍,他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在抗金斗争中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而且,在辛弃疾投靠耿京的义军期间,内部出现了一个叫义端的叛徒,这人偷走了帅印打算投靠金国。辛弃疾得知后义愤填膺,平生最恨叛徒!于是他单枪匹马追上了义端,经过一番激烈地缠斗,辛弃疾成功斩杀叛徒,夺回了帅印。 有次,辛弃疾仅率领50名骑士就敢闯入金国占领军的大营,敌众我寡的局势下,辛弃疾也丝毫不惧,凭借非凡的领导才能和军事智慧,高度完成任务。 如此惊人的军事天才,南宋朝廷竟然装看不见?这是怎么回事?回归南宋后辛弃疾本有望大展宏图,但恰逢隆兴北伐失败,朝廷对于北伐的态度变得更为谨慎和保守,朝廷里大部分都是站在辛弃疾对立面的主和派,他孤立无援,自然遭人排挤。 而且,就这样一个词人,竟然这么能打能杀,也难免会威胁到朝廷,万一哪天你一个不高兴就想造反可怎么办,但是又没有理由把他安排出去,就只能对他的建言献策装看不见,而是重视和夸赞其文学才能。 辛弃疾憋屈极了,但他自始至终都怀揣着一颗爱国的赤诚之心,怀疑辛弃疾,南宋朝廷实在是小人之心了。 也不难看出,南宋之所以不够强盛,关键就在于对待人才的态度,只有知人善用,把正确的人才放在对的位置,才是一个英明的君主应该研究的事情,而不是疑神疑鬼,错失英才。 南宋朝廷腐败,官僚体系僵化,而辛弃疾又是个心直口快的,别人在那弯弯绕绕,他可不搞那套。他性格刚直,直言不讳,敢于批评时弊,这种性格赢得了民间极高的声望,他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南宋朝廷对其更加忌惮,唯恐不好控制,辛弃疾的话也非常容易而得罪权贵,他也不在朝中拉帮结派,在政治上没有一个真正的盟友和支持者,自然难以立足。 后来,由于与主和派的矛盾日益加深,辛弃疾屡遭劾奏,数次起落。尽管他多次被起用为重要官职,甚至被征召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但辛弃疾都选择了推辞,因为他已经认清了朝廷的腐败和主和派的不可调和的鸿沟,他知道,他的政治抱负在这个朝廷实在难以实现。 最终,辛弃疾在晚年选择了退隐山居,将满腔的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也正是因为在朝中不得重用,辛弃疾更有大把的时间将所有的激情、无奈、亦或是愁绪寄托在词作当中,这些词作最终也成就了他。 他也曾怀揣着壮志豪情的热血男儿,振翅高呼:“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到最后,垂垂老矣,只能站在赏心亭上,望着滚滚东流的长江水,将无限的遗憾寄托于江水,感概:“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在历史的长河中,辛弃疾的名字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南宋的夜空。写诗赋词虽然不是他的“第一志愿”,但却为后世留下了诸多的文化瑰宝。 辛弃疾的一生,是一部充满悲剧色彩的传奇,他的才华和抱负,在时代的洪流中显得如此无力。然而,正是这种无力,使得辛弃疾的词作充满了悲凉和悲壮,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篇章。

0 阅读:2051
评论列表
  • 乆亍 22
    2024-09-14 10:33

    个人以为,范仲淹范文正公、辛公弃疾都有资格进文武庙

  • 2024-09-14 13:31

    看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说是戚继光靠阿谀奉承张居正出的头。能力有但德行有缺。你再看看辛弃疾,在满目污浊的大环境下,洁身自好就是这下场。

    朕赐尔等六个核桃 回复:
    在孔子眼里,子路也是个武夫!
    虎虎生风 回复:
    因为史书是文人写的!
  • 2024-09-14 13:28

    辛弃疾是北归汉人,所以不被信任

    用户44xxx34 回复:
    确实 当时还有一个时髦的称呼 归正人
  • 2024-10-18 13:20

    辛来自敌占区!被排挤本就正常,加之当时的确有复叛人物,以前的郭药师就是典型,哪敢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