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彭老总急匆匆地赶到汉城北岸,却发现五十军已经快被打没了。军长曾泽生对此

喷火龙说史 2024-09-13 15:15:08

1951年彭老总急匆匆地赶到汉城北岸,却发现五十军已经快被打没了。军长曾泽生对此情况愣是不吭一声,这场仗打得连部队里的伙夫都拿起了家伙事,跟敌人拼命,曾泽生为什么不向上级报告,请求支援呢? 原来这一切,要从五十军的前身说起。早在晚清时期,这支部队就是云南新军的主力,参与了辛亥革命的风云变幻。 民国建立后,他们成为云南军阀龙云手中的一支劲旅。抗日战争爆发,龙云将滇军主力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60军,投入到了血与火的洗礼之中。 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一个个惨烈的战役,将这支部队的英勇和坚韧淬炼得愈发耀眼。抗战胜利后,60军进驻越南受降,随后又投身解放战争之中。 1948年,在曾泽生的带领下,60军改旗易帜,成为解放军序列里的新成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50军。 初出茅庐的50军很快就在成都会战、鄂西战役等大战中崭露头角,一时间风头无两。然而,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50军也被派往前线,开启了一段艰难而悲壮的历程。 第一次战役还未结束,50军便匆忙赶赴前线,担负起了重要的阻击任务。然而,由于经验不足和指挥失误,部队在敌军的突袭中遭受重创,节节败退。 连续三夜的作战无功而返,曾泽生忐忑不安地来到彭老总面前复命,本以为会受到一顿痛骂,谁知彭老总却出奇地宽容,甚至连一句责备都没有。 这种反应在旁人看来或许稀松平常,但对于曾经是国民党起义部队的50军而言,却无异于一记响亮的耳光。 曾泽生感到无比耻辱,仿佛自己的部队在彭老总眼中已经一文不值,连骂都懒得骂。 这股屈辱感很快在全军上下蔓延开来,甚至有人嘲讽他们是"走糊涂路吃糊涂饭打糊涂仗"。 面对部队士气的动摇,政委徐文烈当机立断,在全军范围内展开思想整顿。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烈火熊熊燃烧,曾经的自卑情绪在反思中烟消云散。 伴随着坚定信念的树立,一个誓与彭老总打个翻身仗的50军重新站了起来。 机会很快就来了。第三次战役打响,英军第27旅的坦克部队在佐伊地区发起猛攻,企图突破50军阵地。 炮火的轰鸣中,一个个钢铁般的身影毅然投入战斗。手持反坦克火箭筒的连长张先觉身先士卒,率领士兵迎头痛击来犯之敌。 硝烟弥漫的阵地上,到处都是"宁可牺牲,不能退却"的呐喊。 6个小时的血战过后,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传来:英军的坦克营被全歼了! 当夜,欢声笑语在硝烟未散的战场上响彻云霄。次日,彭老总亲临阵地,连连称赞50军已经成了一支真正的钢铁之师。 胜利的曙光才刚刚升起,更大的考验接踵而至。第四次战役中,50军作为主攻部队,肩负着开辟通往汉城突破口的重任。 在敌人疯狂的炮火覆盖下,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向汉城逼近。大凌河、富川、光州……一个个重镇被攻陷,敌人在这股钢铁洪流面前节节败退。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曾泽生再次面临抉择:是请求支援保存实力,还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誓与汉城共存亡? 他深知,部队已伤亡惨重,再这样打下去,全军覆没只是迟早的事。可是,他更明白,若在此时示弱,便前功尽弃,再无翻身之日。 权衡再三,曾泽生下定决心,一意孤行。他没有向彭老总请求支援,反而下令全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哪怕是最后一个人,也要冲进汉城! 士气如虹的将士们闻令而动,铁流滚滚向前。伙夫们丢下锅碗瓢盆,端起枪杆子冲向前线。 谁也不愿当逃兵,个个争先恐后地要为荣誉而战。就这样,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外,50军居然真的杀进了汉城,成为唯一一支攻占外国首都的志愿军部队! 而此时的曾泽生,终于在彭老总的眼中看到了毫不掩饰的赞许和信任。 50军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功勋,洗刷了国民党起义部队的屈辱,也为新中国军队树立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从一支默默无闻、备受质疑的部队,到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王牌之师; 从差点被彭老总遗忘的小卒,到志愿军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这一路的艰辛历程,无不昭示着革命军人对信仰的执着追求。 是的,曾泽生的沉默,不是为了逞强,而是为了坚守。因为他深知,唯有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才能赢得信任;唯有在血与火的考验中淬炼意志,才能成为掌握胜利的支柱。 或许这就是战争最宝贵的启示:信念,常常比一时的得失更加可贵。正是凭借这种信念,无数革命先烈书写了人类史诗中最为悲壮和辉煌的篇章。 参考资料: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受到毛泽东两次接见的曾泽生将军》

0 阅读:2417
评论列表
  • 2024-09-13 15:32

    更英勇的不是后面的铁原阻击战么?我应该没有记错吧。。

    一米阳光 回复:
    铁原阻击战是原四野的傅崇碧将军指挥的63军。
    六月飞雪 回复:
    汉江阻击战
  • 2024-09-16 09:18

    东扯西拉,

  • 2024-09-17 21:35

    朝战结束后曾将军被伟人两次单独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