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辛德勒!”1948年德国的一位63岁的流浪汉,突然收到了一笔2000美元

初六睡不醒社会 2024-09-13 17:37:21

“中国的辛德勒!”1948年德国的一位63岁的流浪汉,突然收到了一笔2000美元的汇款,他看了一眼汇款地址写着:中国南京,不禁泫然泪下。   信源:中国红十字会2019-12-13——拉贝——“中国的辛德勒”   1937年的南京城一直是我们心中难以磨灭的伤疤,但却有一个人他的事迹像是一缕温暖的阳光穿透了战争的阴霾,照亮了人性最美好的一面,这个人就约翰·拉贝。   拉贝出生在1882年德国汉堡的一个普通家庭中,当时的欧洲正处于工业革命的浪潮中,任谁都不会想到的是,拉贝日后将会在遥远的东方演绎出一段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   年轻的拉贝怀揣着对世界的好奇在1908年做为西门子公司的代表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彼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但这片古老的土地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拉贝被这里的文化深深吸引,他爱上了早晨的豆浆油条爱上了胡同里的烟火气息,就这样他在中国扎下了根,但好景不长日军侵略的铁骑到达了南京城下。   1937年的南京城充斥着炮火铺天盖地的袭来,12月5日南京沦陷后拉贝亲眼目睹了这座他深爱的城市陷入炼狱般的境地,面对如此惨状他没有选择逃离,而是挺身而出成为了黑暗中的一盏明灯。   拉贝利用自己德国纳粹党员的身份,在南京城的中心划出一片安全区,这个仅仅只有3.86平方公里的区域已经是他竭尽所能争取来的了,而这里成为了25万中国人的避难所。   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岁月里,拉贝的家成了难民们最后的庇护所,他的院子里挤满了惊恐的妇女和孩子,他们在这里找到了生的希望。   白天拉贝戴着纳粹党的袖标利用德国人的身份阻止日军进入安全区的,同时还要想方设法为难民们筹集粮食,晚上总是能发现日本兵翻墙进院内企图强奸中国妇女,拉贝也要时刻警惕着制止这些丧心病狂的日本兵。   为了25万难民的安全拉贝不惜以身犯险,他和其他在南京生活的外国人在鼓楼医院门口集合一起前往日本大使馆抗议,拉贝做了代表发言但他的要求被日本军事当局回避了。   但他们都没有放弃,他们不断搜集日本士兵暴行的证据,定期向日本大使馆通报,并将这些证据收入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档案,拉贝讲这些证据写进了后来闻名于世的《拉贝日记》。   1938年2月在日本方面的强烈要求下,拉贝被迫离开南京回到德国,临走前他将自己记录的日军暴行整理成文寄给了希特勒,希望能引起德国政府的重视,可惜这封信如同石沉大海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回到德国的拉贝并没有得到英雄般的欢迎,相反因为他揭露日军暴行的行为,他被纳粹警告不得说出自己在南京看到的一切,二战结束后拉贝因为曾经的纳粹党员身份,被苏联占领军逮捕审讯,1946年获释后他失去了工作生活陷入困境。   就在拉贝即将被饥饿夺去生命的时候一笔来自中国的汇款拯救了他,1948年南京的民众自发筹集了2000美元寄给了这位曾经的恩人,这份跨越国界的温暖让年迈的拉贝泪流满面。   1950年6月5日拉贝因中风去世享年68岁,他先被葬于德国可后来他的后人交不上墓地的租金被要求搬离墓地,这则消息传到了中国就来他的骨灰按照遗愿被送回中国,安葬在了他深爱的南京。   拉贝的故事并没有随着他的离世而结束,1997年12月他的日记在德国被发现并出版,引起了巨大轰动,这本日记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人性光辉的记录。   拉贝的精神也在他的后人身上得到了传承,他的孙子托马斯·拉贝多次访问中国,延续着祖孙两代人的中国情缘,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南京市民更是自发为拉贝的后人捐赠防疫物资,这份跨越时空的情谊令人动容。   回首拉贝的一生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个人的传奇,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在那个充满仇恨和杀戮的年代,拉贝用他的善良和勇气为我们展示了人性的光辑,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善良依然可以发出耀眼的光芒。   拉贝的精神超越了国界超越了种族,成为了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在当今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拉贝的故事依然能给我们以启示和力量,它告诉我们面对不公和苦难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那个挺身而出的人。   如今当我们漫步在南京的街头,看到那座静静矗立的拉贝纪念馆,不禁会想起那个戴着纳粹袖标,却保护了无数中国人的德国商人,他的故事像一首跨越时空的赞歌,歌颂着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   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缺少黑暗但也永远不会缺少像拉贝这样的光,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传承这份精神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因为我们相信只要还有一个人坚持善良这个世界就永远有希望。

0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