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一94岁的老太太在翻阅收到的杂志时,突然泪水盈眶,她颤抖着手,指着折

超哥评历史 2024-09-13 22:10:51

1987年,一94岁的老太太在翻阅收到的杂志时,突然泪水盈眶,她颤抖着手,指着折角的一页,对子女说:“你们要理解三哥,他30年没回家,连父亲去世也没回来,他有苦衷啊……” 这位让老太太泪流满面的三儿子,就是我国著名的核潜艇设计师—黄旭华。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位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如此绝情,30年不入家门,甚至连父亲去世都没能回来呢? 黄旭华的家中原本是医学世家。母亲曾慎其自幼便沐浴在父母开明的教育之下,成为了那个时代少有的知识女性。 在毕业于福音医院妇产科后,曾慎其嫁给了医生黄树榖。夫妻二人共同在广东汕尾田墘镇开设了一家小医务所悬壶济世,赢得了无数人的尊敬与爱戴。 面对那些贫困的家庭,他们常常分文不取,只愿换来孩子们的一声“干妈”。这样的善举,让曾慎其在当地拥有了众多的干亲,也为她日后的生活增添了几分温馨与慰藉。 然而,在这样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中,三儿子黄旭华的命运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他原本梦想继承父母衣钵,成为一名医生,但战争的硝烟却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在颠沛流离的求学路上,他目睹了国家的苦难与屈辱,毅然决定弃医从理,投身造船事业,誓以科技救国。   黄旭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立交通大学造船系,毕业后更是全身心投入到苏联军用潜艇技术的引进与制造中。   可随着国家核潜艇项目的启动,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58年,一纸调令将他召至北京,面对的是一项需隐姓埋名、断绝外界联系的绝密任务——参与中国核潜艇的研制。 初到北京,领导就对他讲明了核潜艇研制工作的严格:   “黄旭华同志,国家决定启动核潜艇研制项目,这是一项关乎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的重大任务。我们经过慎重考虑,认为你在船舶设计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和丰富的经验,是承担这一使命的合适人选。 但是核潜艇制作工作要保密,在研发期间你要隐姓埋名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期限不能保证,更不能透露任何情况,联系家人也会十分困难,希望你能慎重考虑好后给我答复。”   听到领导的通知,黄旭华最初也十分犹豫。可是一想到自己遭受过的欺凌,他也明白只有自己的国家真正强大起来,才不会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想到这里,他毫不犹豫的接受了这项任务,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这条孤独而光荣的道路。   这一去,便是三十年的隐姓埋名,他无法向家人透露自己的工作内容,更无法时常回家探望年迈的父母。父亲离世时,他未能床前尽孝;二哥病危,他也未能及时赶到。   这些遗憾如同巨石般压在他的心头,但他深知,自己肩负的是国家的重托,个人的牺牲与家庭的误解,在这一刻都显得微不足道。   直到1986年,黄旭华才有机会在出差途中短暂回家。那时,他已是满头白发,而母亲也已是93岁高龄。   但仅仅只待了三天,这位为国奉献的科学家就匆匆离去,徒留下暗自垂泪的母亲。 1987年,当曾慎其女士在杂志上读到那篇关于“黄总设计师”的文章时,她终于明白了儿子这些年来的牺牲与奉献。 她泪流满面地将文章读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召集家人,郑重地告诉他们:“三哥的事,大家都要理解、要谅解!” 此后每当提起这段往事,黄旭华总是满怀感激地说:“‘要谅解’这三个字,对我来说太重要了。它让我肩上的重担瞬间减轻了许多。我很感谢我的母亲和兄弟姐妹们,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在那些年,黄旭华不仅是科研人员,更是隐姓埋名的战士。 他放弃了与家人的团聚,忍受着孤独与思念的煎熬,只为那个遥远的梦想——让中国拥有自己的核潜艇,挺起民族的脊梁。 他的付出,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而他的成就更是彪炳史册,光照千秋。当我们今天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回望过去,黄旭华的名字无疑是最为闪耀的星辰之一。 黄旭华的一生,是对“忠孝不能两全”最深刻的诠释。在他看来,对国家的忠诚,便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他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一部关于奉献与牺牲的壮丽史诗,成为了民族的脊梁。这位默默奉献三十年的伟大英雄,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0 阅读:552
评论列表
  • 2024-09-13 23:03

    国家栋梁[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