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于经济的认知,还停留在之前养成的惯性思维上。认为要举债,要防通胀,要找下一个风口。
我们怕钱放在银行放毛了,我们上赶着举债去做投资。很多人在用他们过去三十年四十年的人生经验指导自己之后的行为。
网络上,大男子主义会鄙视日韩台的AA制,留子会嘲笑外国的城建永远没有变化,润人感叹外国的房价不如北上广。这是后发经济体常有的毛病,以为自己永远可以按照之前的速度发展,以为自己是THE CHOSEN ONE。
如果你知道分税制改革的话,就会知道土地财政形成的原因,而土地财政则是导致地产价格上涨的一大原因。我们之前的钱变毛了,很大程度是因为地产价格暴涨导致各行业的成本飙升。
现阶段,土地财政要转型,房价跌,要化债,大水漫灌的刺激手段是慎之又慎。同时,中国的工业产值占全世界35%,rmb在国际化,有币就有货,没有通胀的基础。
在我们日常的体感里,房价在跌,车价在跌,电子产品价格在跌,粮食肉类的价格很多年没有大幅变过。如果一定要拿上海市中心的房价、旅游景区或米其林的餐厅价、私立学校的学费来举反例,我只能说这些消费也不构成国民日常消费。梅奥诊所马上要来了,也没法变成医保协作单位。
理解当下是否通胀会帮助你决定手上要不要拿现金,因为现金可能不会跟以前那样长毛了。在非通胀时代,拿现金、不举债、低风险,是共识。
现在是滞涨! 非常典型的: 拼命放水~M2不停上涨,可老百姓企业就是没钱~M1不停的下降。。。如果仅是通胀就好办了~
市场不通胀,就人为制造通胀
今天黄坨坨大涨
通缩都快结束了你在这扯通缩
有没有可能是有钱的没处花,没钱的没法花
你可以选择把钱存进银行20年后知分晓
有钱,要不要提前还房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