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眼中的“我”

四季之爱 2024-09-14 13:41:05
一个“我”很难定义其存在的角度,是自性存在,也就是本来就存在,还是因为被观察而存在,也就是只存在别人眼中的一个“我”。当然这是一个哲学悖论,因为你要在别人眼睛存在,那么首先得让别人的自我存在,于是就陷入了死循环。当然我们可以不管这个悖论,而至少相信,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作为实体存在的,千真万确的。这种真实度特别会体现在别人要求你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你内心开始由此泛起巨大的波澜的时候。 本来我可以平平淡淡,安安静静地享受自己的生活,突然她让我做什么事情,或者突然工作上的什么事情发生了,我需要去处理。因此我很不情愿地放下自己在做的喜欢的事情,而去服务或者满足别人的要求。这种心理多了之后就会产生抵抗和厌烦,而逐步产生怨恨而心生要离开的想法。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两个人无法在一起合作下去,都是因为这些小的地方的积累造成的。很多时候,我们给这种显现命名为“理念、性能、想法、习惯不一致”,从而给自己开始一段新的旅程提供了理由。 实际上,新的旅程也总是会重复第一次经历的过程,无非从新鲜的到厌烦的演变。而且更可怕的是,如果你不断去重复体验,那么前面的经验会变成你后面的要求,而逐步把对于对方的要求清单越列越长,条件越来越高,而不满意也越来越快。这也就是为什么一旦一个人结束了一段亲密关系,或者离开了自己最初的工作环境,就很难再找到更合适的人和工作了。因为你的要求实际上会变得越来越高,决策也会越来越谨慎,你总是会和“前任”比较。即使前任当时很渣,但是现任看似连前任的优点都没有。这种工作和生活的雷同性是非常有趣的,让我不得不怀疑,婚姻实际上也就是工作而已,或者反过来理解,工作其实也就是婚姻。 所以自己的身份是如何确定的?如果没有别人眼中的自己,也就是没人会给你提出任何要求,你是否是轻松、自由的。显然这不可能,因为当没人要求自己的时候,你就会要求别人了。比如我已经有无数的财富,根本不可能需要工作或者结婚,但是我却总希望有更多人喜欢我,尊重我,崇拜我,认同我。于是我就会去抛头露面,做各种尝试,类似工作的努力,让自己在某些方面成为一个成功者,虽然我不需要再通过财富来证明自己,但是我却很希望通过才华能让别人看到。 这种反向的看到,和正向的别人要控制我的感觉其实是一样的,都是为了逃避从自己角度观测世界的虚幻性。如果你是一个无论如何都不会被要求,也不会被承认的类似透明人,你永远无法证明自己是真的存在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