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明朝进士刘文林。 在山东济南听石斋艺术馆珍藏着一组端砚砚台(两个),一对镇纸

收藏家大世界 2024-09-14 18:28:43

寻找明朝进士刘文林。 在山东济南听石斋艺术馆珍藏着一组端砚砚台(两个),一对镇纸,均出自历史上一人之收藏。两组砚石上刻同一组诗文对联“笔势染来虬气现,砚痕干处月转开”,落款铭文均为“刘文林”。 砚台及砚石镇纸均造型独特,包浆浓厚,使用和流传痕迹明显自然。 在明清官员和文人砚台收藏领域,几乎囊括了所有当时代的官员和文化名人,有些人存世流传的砚台很多,但“刘文林”款的很少,我所见到的就是这两对。明清文人喜欢把自己喜欢或者创作的诗文佳句和名字刻在砚台上,当时很是风行,大概想有流传千古的意思,现在看还真做到了。因为纸张书法类的确容易腐坏消失,石头也的确可以做到千年不腐。 听石斋艺术馆的主人姓刘,所以对这几方砚台倍加珍惜,毕竟这是前辈用过的东西。只是在寻找这位刘姓先人的资料上还真费了好多周折,史上叫“刘文林”的人很少,但是能做到青史留名的并不多。一开始认为是清代的,先是查了清代官员包括各个时期的进士名录,均没找到刘文林。后来扩展到明代,终于找到刘文林一些零散的资料。 刘文林,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当为大竹县)人,明丙子科进士,东阁太师,公生于明洪熙元年,景泰末年丙子科进士,东阁学士,后升太师,湖广乡试主考等。 这在明朝,也是一品大员了,竟留下很少很少痕迹。明朝至今不过几百年时间,一个叱咤朝廷的风云人物,竟然留下极少的痕迹,时间真是个磨刀石啊! 好在现在四川邻水县一个叫袁市镇的地方刘姓宗亲收集一些资料,也为这位明代正国级的刘文林先辈留下一些宝贵的文字。 “终于在永乐二年(1404年)甲申科皇榜中查得:刘文林,高中皇榜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列名三甲第294名。资料见永乐二年(1404年)甲申科皇榜。 有了这样的依据,子敬公携淑、寿二子入川的大概年月仿佛就能理顺了。按明代举子中进士者多为30岁左右(或以上)推算:文林公本人之生年,即为其中进士年(1404年)减去30年,即公元1374年前后。卒年即为生年再加上实际寿年91岁,也即1374年加91年等于1465年前后。” 而这几方“刘文林”款砚石的发现,为研究这位明代刘姓大员提供了宝贵的证据和资料。特别是他的文字书法,因为迄今为止还没见到任何关于刘文林的其它形式(包括纸质、书籍作品集等)的存在。 这是听石斋艺术馆之幸。 由此,我们要反思:人来世间一趟不容易,还是要留下些痕迹,而这一点又何其难也。 因为我们只是芸芸众生。 一个一品大员,几百年了都很难找到足迹。所以,现在那些多如过江之鲫的县长市长省长等等,几百年后,还有人记得吗? 一对砚台的为端砚,木合盖面刻诗文,落款:刘文林。木合装双砚,一砚长方形雕刻荷叶乌龟,一砚椭圆形雕刻鸳鸯,砚背落款:刘文林。砚形小巧可爱。木合尺寸:长13.9厘米,宽9.8厘米,厚3.2厘米。长方形砚长7.5厘米,宽5.2厘米,厚1.2厘米。 端石镇纸一对,花瓶形寓意平平安安。花瓶一面面刻诗文,落款:刘文林,另一面有天然风化。单个镇纸尺寸:长25厘米,宽7.6厘米,厚1.5厘米。 #邻水县# #大竹县# #袁市镇#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