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那点事—23#最新职称消息# 学校职称公平吗? 职称是每位老师都绕不过的坎,尤其是从2000年左右,职称已经不作为荣誉,而和工资直接挂钩,这意味着职称高,收入高。 而现示工作中为什么无论评了职称或未评职称都对职称不满呢? 原则上职称体现的是对一位教师教学能力的认可,不仅仅意味收入的增加,更意味着一种荣誉,出发点是件好事,可是在现实的实施过程中,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 应该有以下几点因素: 一是,职称名额的分配问题。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 就我了解的一所拥有400名教师的的学校,2019-2001年三年间,中级,高级没有一个名额,而2022年因教师反应强烈,分给了2个高级名额,5个中级名额;2023年,依旧是2个高级,5个中级名额,今年据听说才有4个高级名额,9个中级名额。 名额的分配,一部分教师失去了评职信心,选择了躺ping ,感觉不是在评职称,而是在抽奖。也有人称之为“内卷”,已经卷的不成样子了。 二是教学对老师的评价本应该是多维度的。 如学校很多平行班,在开始入学的时候,就已经把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怎么能体现谁的教学业绩较好。而实际上成绩好的学生,无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管理起来都轻松些。 所以老师付出的多少,没法测评,代好班的老师感觉有时候高人一等,他们在评职称中,自然而然得到了倾斜。而普通班的老师,付出的有时候更多,却感觉力不从心。 三是学科特点差异。 曾经在一所学校工作多年,因为班级少,有个音乐老师,课程也一直少,每年都没有希望评职称。同时还有一些基础学科,课时量都不多,如果按照学校的工作量计算,到了退休也评不上职称。 学科特点是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只有等等等,也许一生都难有机会。 四是校领导团体。 现在大家都知道学校校级领导和中层有干不完的活,有些人又是校领导面前的红人,课时虽然不多,可是人家有天然的人脉关系,评职称也是要优先考虑的。 曾经一所学校的校长,学校好不容易分了一个高级名额,他召开了全校教职工会议,直接的对大家说“我是一校之长,如果没有高级职称,兄弟学校也会看不起我们学校,会说校长连个高级都不是,也会影响学校声誉,今年这个职称我参评了,如果大家有意见就当场说。”结果大家都默许了。 当然了,校级领导评完了,还有中层领导,这些都会受到优先考虑。 五是学校职称的标准变化。 职称评审标准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一套,而这些标准的制定,也反应出许多问题,制定政策的人,一定是自己利益最大化,要么就重新修改成自己利益最大化。这些标准往往让一线教师有点扑朔迷离,总是摸不到头绪。 而规则制定者,往往又是制定规则制定者破坏,导致一线教师感觉不公。 ……… 评职称是教师最大痛点,应该是人为的把教师分为三六九等,无辜的造成了竞争对手之间的矛盾和隔阂。 曾经有一所学校,两位女教师因争取名额,文人变成了武士,拿起来了刀子直接干了起来,这是当时影响最大的一次事件。 然而处理结果是,不知从那个又弄了个名额,最后息事宁人。#如何评价教师?#
关键是高级职称几乎都是校长副校长,来奖快,荣誉多,哪里缺,调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