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46岁的林纾刚丧妻不久,青楼头牌谢蝶仙便让人送来四只特大的柿饼,林纾打开一看,只见每个柿饼都被咬过一口,还留着齿痕,带着脂粉香气,林纾看后哈哈大笑,随后让人给谢蝶仙送去几条鱼和一首诗。 民国文人多风流,大多都有红颜相伴,但翻译家林纾却是一个例外。 他的第一任妻子名叫刘琼姿,不仅相貌美丽,而且温柔贤雅,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 他与妻子奉父母之命成婚,婚后两个人如胶似漆,感情和睦,两人相守走过二十八年春秋。 1897年,妻子突然离世,一时间他竟悲痛不能自已,伏在妻子身边痛哭流涕。 将近两年的时间里,他都没能从丧妻之痛中挣扎出来,身边很多人都劝他如今正值壮年,不妨再娶一位妻子,可她的心里早已经被掏空了,一时之间无法接受任何人。 青楼里的头牌花魁听说这个消息,她一直仰慕对方的才华,想要陪伴在对方身边,要是能做续弦最好,若是不能为妾为婢也是好的。 为了表明自己的心意,她让人买了一盒柿饼,轻启朱唇在每一块上都轻轻咬了一口,然后将盒子送到林家府上。 她想借此向林纾示爱。 在古代,两人同吃一块东西有特殊的含义,比如夫妻二人结婚时就有合卺礼,同食礼,同吃一块东西,那就是一家人了。 林纾可是远近闻名的大才子,哪里会不懂对方的深意? 他看到盒子的一瞬间直接笑出了声,然后将盒子封存起来,打发下人上街买了几条鱼,然后写了一封字条,让人原封不动的送回去。 可惜妾有意郎无情,他想告诉对方自己如今并没有续弦的打算。 看到他的字条,花魁的心都要碎了,只能捂着胸口,可惜了这个大才子。 要论起林纾之才,或许可以算得上是大器晚成。 他年少的时候就喜爱读书,私塾里其他孩子都坐不住的年纪,他却能把先生的古籍翻上一遍。 等到少年时,他已经读了上千本古书,而且每句话都滚瓜烂熟,深刻理解其中的意思,只要先生们随手指一句,他立刻就能诵读全文。 无论是私塾里的先生还是家里的亲长,都说他是读书考举的材料,她果然也没有辜负家里的希望,先后考上了秀才和举人。 可是他的仕途却并没有像读书那样一帆风顺,在官场上起起伏伏,却没有闯出什么大名堂。 当时的朝廷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为了能够多撑一段时间,上层的大人物们正在改革和博弈。 他是坚定不移的维新派,认为当时国家都已经烂透了,必须得学习西方的成功经验,挖肉补疮,真正把国家躯体上的毒瘤清理掉,朝廷才会有未来。 所以他经常联合一群有志青年品谈国事,虽然对仕途没有什么帮助,但却交到了不少的朋友。 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西方,他选择从洋人读的书下手,想要把外国人的文学作品翻译过来,也改变一下国内文人的思维。 不过有一点令人惊讶的是,他虽然要做翻译,但却不懂外文,所以他翻译的文稿也不是逐字逐句的对应,而是根据意思进行翻译和创造。 他先是选择从《茶花女》下手,这部作品很快在国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当时的文人为了能够看到他的作品,开始在书局里排队疯抢,这股风潮甚至传到了青楼,连青楼女子也喜欢上了他的作品。 送柿饼的谢蝶仙就是其中的一位。 或许是茶花女的身份和遭遇让他们有所感触。 那段时间,林叔林纾的事业迎来了一次高发期,每天都有大量的文学作品等着他去翻译,各书局也给他开出了很高的工资。 赚了那么多钱,他却没有挥霍无度,而是选择回到老家,用这些钱资助那些没钱上学却拥有广大志向的孩子。 甚至他还帮助很多孩子远渡重洋去国外读书,他说自己没见过国外的世界,没有读过外文,所以想让这些孩子们替自己尝试。 可惜当他把孩子们送出国没多久,受到新旧思潮的影响,他的部分工作被突然叫停了,一瞬间他没了工作,也没了收入来源,生活变得十分艰难。 好在人有付出自然会有回报,当年被帮助的那群孩子们找到他,他们凭借着留洋归来的身份和学识开始在各行各业大展身手,于是联合起来帮助当年的恩人养老……
这就是网上那些人吹民国大师的原因,收入高,地位高,生活风流,搁谁不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