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守周礼,因循守旧而不能称霸诸侯的国家

历史地理小陈 2024-09-16 13:22:51
鲁国(前1043年—前255年),先秦时期周朝诸侯国,国君姬姓鲁氏,侯爵,周公旦辅佐周成王灭掉了伙同武庚叛乱的奄国,受封于奄国故土,封周公于少昊故墟曲阜,就是鲁公。 因为辅佐成王,周公不能去自己的封国,伯禽沿用周公初封地“鲁”称号,建立鲁国。 鲁国疆域主要在山东鲁南、鲁中地区。鲁桓公、鲁庄公、鲁僖公时期是鲁国最为强盛的时期,一度与齐国争夺东方的霸主,鲁僖公更曾领导诸侯抗衡过楚成王与晋文公。直至战国初期,仍有数个诸侯国向鲁国进贡。 鲁顷公二十四年(前255年),鲁国为楚考烈王所灭,迁顷公于下邑,封鲁君于莒。六年后(前249年)鲁顷公死于柯(东阿),鲁国绝祀。 在周代的众多邦国中,鲁国是姬姓“宗邦”,诸侯“望国”,故“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伯禽在位四十余年,坚持使用周礼治理鲁国,又加上成王赋予了鲁国“郊祭文王”、“奏天子礼乐”的资格,鲁国因此在立国之初就奠定了丰厚的周文化基础。而在后来“礼崩乐坏”的时代,鲁国成为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世人称“周礼尽在鲁矣”。 春秋时期,国家林立,自然缺少不了记录国家进程的史官与史书,当时各国的史书都以记载本国历史为主,但是鲁国的史书却独树一帜,鲁国的史官除了对本国的诸侯、大夫、国人的事迹以及失礼非礼之事进行记录,还会对当时其他国家发生的大事、诸侯间的书信等内容进行记录。这部独特的史书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春秋》,因此鲁国的史书方面也与其他诸侯国有着很大的不同。 鲁国在春秋时期以其对周礼的恪守和文化的发展而著称。鲁国人民小心翼翼地遵守着周礼,将其作为一种重大的学问去讲求,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维护,使得鲁国的文化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度。孔子及其学说的兴起,也是建立在鲁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上。鲁国的文化繁荣不仅体现在其对周礼的尊重和维护上,还包括在教育、哲学思想等方面的发展。然而,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也导致了鲁国在面对变革时的保守和缺乏创新,最终影响了其在政治和军事上的竞争力,这也是鲁国未能成为春秋五霸或战国七雄的原因之一‌。 另外,鲁国虽然是诸侯国里最早施行税收政策的国家。但是,他并没有借着这个机会对自己国家的经济进行全面、彻底地改革,把自己的国家完全变成封建地主制国家。这就使得鲁国的经济停滞不前,难以发展。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