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小伙因家境贫寒,初中辍学上技校学习技术,毕业后好不容易踏入了心仪企业,不料厂

云舟史策说 2024-09-16 17:45:32

辽宁小伙因家境贫寒,初中辍学上技校学习技术,毕业后好不容易踏入了心仪企业,不料厂里重复的机械工作令他一度萌生退意,一位老师傅给他指点迷津,使其秒变拼命十三郎,不仅攻克了西方航空发动机绝密技术,还获国家奖励...... 小伙名叫洪家光,于1978年出生在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黄家乡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虽然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但并没有得到特殊照顾,反而比别人更早地尝到了生活的苦头。   爸爸身体不太好,家里大小事都是妈妈一个人撑着。为了养家糊口,妈妈每天都要起早贪黑去扫垃圾。   年幼的洪家光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经常主动帮母亲干活,分担家务,即便这样他也能够苦中作乐,在他看来任何工作,只要做好,都能找到其中的乐趣,正因为如此他有着极强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   而父母也十分的开明,哪怕家里穷的揭不开锅,也要尽力供他升学,就这么把他供到初中毕业,因条件有限,懂事的洪家光也不想父母如此辛苦,因此决定上技校学习一门技术。   这个决定,不仅是出于他对机械的热爱,更是因为他深知,只有掌握一技之长,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   为了省钱,洪家光每天都坐绿皮火车来回学校,一趟就要四个多小时。   当其他同学在车上昏昏欲睡时,他却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专业知识,把拥挤的车厢变成了自己的“移动图书馆”。   毕业后成功凭借优异的成绩,顺利进入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为一名航空发动机工人。这让他终于有机会投身他一直梦寐以求的航空事业。   可是科研技术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是隔着一道鸿沟。   刚进厂时,厂房简陋,设备老旧,每天的工作就是和冰冷的机器、零件打交道。   洪家光每天都重复着枯燥的机械工作,看着梦想遥不可及,他渐渐迷茫,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   只知道按部就班,不懂就问,不断学习,为了精进学习,总是蹲点找厂里的全国劳动模范孟师傅,甘为其助手,虚心讨教技艺精髓。   目睹孟师傅以超凡技艺,将车床转速提升至1200转而不损刀具,更实现无缝加工,洪家光深受震撼,誓要习得此等绝技。   孟师傅十分大方,对他倾囊相授并且为他未来的道路指明了方向,告诉他小零件关乎大引擎,车工之责重于泰山。每一部件皆飞机之血肉,每位工匠皆航空梦之基石,岗位虽微,责任重大,每道工序皆不可或缺。   自此,洪家光心无旁骛,专注于手中活计,以匠心筑梦,确保每件作品精准无误,为航空伟业添砖加瓦。自此,他化身为“勤勉典范”,日夜兼程,工作量远超常人,年工时高达七千余,远超一般工人的四千工时标准。   就这样他的技术和心智得到了质的飞跃,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很快在2002年,崭露头角,当时公司遇到了一个紧迫的任务,   需要再短时间里打造超精密金刚石滚轮,从而精细调整发动机心脏——核心叶片,这个让任务之所以艰巨,是因为在精度程度上要求极高,稍有不慎所有的努力就会付之东流,所以刚开始就将任务交给了有着丰富经验的老师傅身上,奈何在临开工的时候,老师傅生病了,只能告假回家。   岗位没了主心骨,任务进度就此终结,正当领导愁的一筹莫展的时候,洪家光挺身而出,主动承担重任。然而,高难度的技术要求远超他日常经验范畴,初次尝试接连失败,让他深感挫败与压力,一度陷入迷茫。 但洪家光并未轻言放弃,他转而深入分析问题,反复研读图纸,积极向资深工匠求教,汲取宝贵经验。经过不懈努力与反复试验,他终于突破难关,成功完成任务。   在这次任务中,洪家光深感国内航空发动机叶片打磨技术落后,决心填补此空白。他向公司请缨研发新型磨削工具,获准后毅然迁居公司,闭关潜修。   就这样他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终于研发出高精度、长寿命的叶片磨削工具,一套完整的金刚石滚轮制造工艺,突破国际技术封锁,推动我国航空制造技术迈上新台阶。   洪家光团队的这项重大技术成果,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也为他赢得了无数荣誉。   在他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被美国一家科技公司看上,为了将他招入麾下,高薪聘请他来美国工作,对此洪家光没有丝毫动摇,他坚定地拒绝了对方的邀请。   洪家光坚信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唯有在贡献国家、服务社会中方显个人价值。他虽荣誉满载,仍不忘初心,以产业工人本色自居,谦逊务实。他不仅传承技艺,悉心培育后辈,更引领团队创新突破,攻克技术难关,此外,他热心公益,走进校园社区,传播正能量,激励青年投身技能报国之路,成为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典范。 来源:百度百科——洪家光、2014年04月30日中国青年网——“最美青工”洪家光

0 阅读: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