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赵忠祥去捡漏,相中一根明代玉管,估值2万,但是赵忠祥问摊主:“100元卖不卖?”摊主原本不肯卖,老赵说了一句话,吓得摊主赶紧成交! 在北京的一个清晨,潘家园的小摊如往常一样摆满了各种古玩。退休的著名主持人赵忠祥背着一个斜挎的小包,独自漫步在其中,他的眼神锐利,经年累月的主持经验使他擅长观察和捕捉细节。 在一个不太起眼的摊位前,一根翠绿的玉管引起了他的注意。赵忠祥随手拿起,仔细地观察着它。那玉管有种岁月的沉淀感,它散发出一种历史的气息。 赵忠祥轻轻问:“这个玉管怎么卖?”摊主抬头,似乎并没有认出眼前的这位客人,回答:“2万元。” 赵忠祥微微一笑,尝试着还价:“100元,卖不卖?” 摊主一愣,眼中闪过一丝不悦:“先生,这可是明代的玉管,你这价格也太不合理了吧?” 赵忠祥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平静地说:“你知道我是谁吗?如果我说这玉管只值100元,那它可能真的只值这么多。” 摊主仔细打量了赵忠祥,似乎有些认出了他,露出了尴尬的神色:“您...您是赵老师吗?” 赵忠祥微微点头,继续说:“我之前在电视上看过这样的玉管,其实真正的价值并不高。你要是再卖给其他人,可能连100元都拿不到。” 摊主脸色一变,显得有些紧张。他迅速权衡了一下,最后叹了口气:“好吧,100元,卖给您。” 赵忠祥把那根明代玉管放在家中的书桌上,每次看到都会想起潘家园那一趟捡漏的经历。过了几天,他决定邀请一个鉴赏古董的朋友,孙立,来家里看看这根玉管。 孙立是个知名的古董鉴赏家,与赵忠祥关系颇深,两人常因工作交往。赵忠祥向孙立详细讲述了在潘家园的那次经历,他还特意准备了一壶好茶,等孙立品尝。 孙立看到玉管后,眼睛立刻亮了起来。他用一块细布轻轻擦拭玉管,然后仔细观察了好一会儿。 “赵老师,这玉管真的是明代的吗?”孙立露出惊讶的神色。 赵忠祥点点头,回答:“我也不是很确定,但从感觉上看,它确实有些岁月了。” 孙立深吸了口气,说:“这根玉管的纹路和做工与我以前见过的明代玉器很相似。如果是真的,那它的价值不止2万元。” 赵忠祥有些诧异,孙立接着说:“老赵,如果你愿意,我出30万元买下这根玉管。” 赵忠祥被孙立的出价震撼了,他没有想到这玉管价值如此之高。但他马上想起了那个在潘家园卖给他玉管的摊主,他的表情、那种不舍和焦虑。 他看了看孙立,深深吸了口气,说:“立,这根玉管对我有特殊的意义,不是为了钱。我希望能保留它,当作一个回忆。” 孙立看着赵忠祥,深知他的性格,点了点头:“我理解,老赵。如果哪天你想卖,记得告诉我。” 赵忠祥笑了笑,说:“那我先收藏它,等有天我不在了,你可以找我家里要。” 赵忠祥的家,更像是一个文化的小博物馆。每一件古董都似乎有着一个传奇的故事,而赵忠祥正是这些故事的收藏家。对于外人来说,这些古董或许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但对赵忠祥而言,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每一件都代表了一个时代、一个记忆。 他的收藏不仅仅是因为他对艺术品的喜好,更多的是因为他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尊重。从小到大,他就被教育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在他年轻时,他常常随着父母去古董市场,每次都能听到父母讲述每件艺术品背后的故事。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让赵忠祥从小就对古董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年岁渐长,赵忠祥对收藏古董的热情并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浓厚。他常常说:“收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保留历史,为了传承文化。” 赵忠祥的家里有一间特殊的房间,这是他的私人藏室。房间内陈列着各种古董,有宋代的瓷器、明代的书画、清代的玉雕,还有许多其他的珍贵文物。他经常会花上几个小时,在这个房间里独自陶醉于这些古董的美丽和历史。 与此同时,赵忠祥也很注重对下一代的文化教育。他经常会带着孩子和孙子来到这个藏室,讲述每件古董背后的故事和它们所代表的文化意义。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年轻一代也能了解和尊重中华文明的伟大,继续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对赵忠祥来说,每一件古董都是一个时代的见证,都有它的价值和意义。他用自己的方式,保护和传承着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让它们得以永远流传。
能把诈骗写成保护传承文化历史,人竟然能不要脸到这个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