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欠了我们家400块大洋,如今我们家有困难,可以先还给我们吗?”2015年孝

赢梯说事 2024-09-17 00:09:39

“红军欠了我们家400块大洋,如今我们家有困难,可以先还给我们吗?”2015年孝感市人民政府,一位老人拿着一张泛黄的旧纸条说道。   2015年,在湖北孝感市人民政府门口,一个老人家声泪俱下,决定向政府求助。   然而老人家说出的话,却让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有些为难,他一边安抚老人家,一边说道:“您的问题我们能理解,可是口说无凭,您总要拿出证据嘛。”   老人家立即打开破旧的帆布袋子,颤颤巍巍的双手,从中取出一张泛黄的纸条:“小同志,我老人家不会说谎的,你看看就明白了。”   工作人员接过纸条,他认真看着上面的内容,瞬间明悟过来,抬头再看老人家时,目光里满是尊敬。   事情要从1927年说起,当时湖北河南安徽三地,不断爆发武装起义,中央为了方便管理,将其统一整编为红一军。   红一军刚成立时,弹药武器极度匮乏,由于经常面对敌人封锁,连口粮都是一个大问题。   部队向来擅长打仗,却都不擅长挣钱,当然也根本没有时间挣钱,所以为了缓解危机,红一军就将筹集军费的任务,安排到各个部队上。   一听说红军有困难,根据地的百姓,纷纷挺身而出,有钱的拿钱,有粮的捐粮,红军战士大为感动,但部队有纪律,他们不能以任何形式,拿百姓的一针一线,所以每一笔捐赠,都会写下欠条,方便日后偿还。   在这批热心百姓中,就有一个孝感的杨姓商人。一开始,杨姓商人对红军是非常警惕的,他整日穿着破烂衣裳,打扮得蓬头垢面,就为了伪装成平民百姓。   后来,他发现红军深受百姓爱戴,还会自发性的组织队伍,在不打仗时,去帮百姓干一些农活,杨姓商人顿时明白,这支军队才是真正属于人民的军队。   听说红军正在筹钱,杨姓商人拿出全部积蓄,同时向亲戚朋友借了一圈,凑齐400大洋,准备捐献给红军。   红军照例行事,正准备给杨姓商人打欠条,杨姓商人连连摆手:“这是属于我个人的捐赠,怎么能写欠条呢?”   负责登记的红军战士笑着回答:“老伯,像你这样热情的老乡,实在是太多了,你们不想战士饿肚子,我们也不想你们白出力,况且我们都是有纪律的,我要是接受你的捐赠,可是要受处分的。”   红军战士此话一出,杨姓商人也不好再推脱,他不能让自己的好意给他们带来不便,于是只好收下欠条,不过哪怕到战争结束,杨姓商人也没有拿着借条去找红军,而是当做家传宝物,准备代代相传。   此时身处孝感市人民政府的老人家,正是杨姓商人的孙子杨明荣,工作人员看完借条,上边有红一军第一师第七大队的签字和印章,不似作伪,但事关重大,工作人员必须去找领导请示。   杨明荣在政府办公室,忐忑的等待着结果,不过几分钟,市里的领导就赶了过来,他热情的握住杨明荣双手,问道:“老人家,您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杨明荣的眼泪,瞬间又掉了下来,原来杨明荣的妻子,因不幸患上重病,如今正躺在医院病床。   一生老实巴交的杨明荣,干的都是农活,家里没什么积蓄,虽说温饱不成问题,但碰上这种大病大灾,真是要压垮这个家。   凑不齐手术费的杨明荣,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这张几十年前的欠条上,希望它还能兑现,也好有办法给妻子做手术,不让她被病痛折磨。   听完事情的经过,市领导陷入沉默,不论是为了偿还老百姓的借款,还是为了红一军的承诺,这张欠条都必须兑现。   只不过,几十年的欠条,换算到现在,又该价值几何呢?思虑再三,市领导决定,按照当年的银价给杨明荣兑现,400块大洋,足以换四万人民币。   杨明荣喜极而泣,险些跪在地上,眼疾手快的市领导,一把将其扶住,他说道:“百姓相信政府,政府也不能亏待百姓,您的爷爷当年对革命有功,如今妻子患病,政府应当承担所有医疗支出!”   在市政府的帮助下,杨明荣的家庭,度过了最艰苦的难关,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国家的恩情,而国家,也不曾将革命功臣遗忘。    (信息来源:孝感县县志)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