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离职后,将自己编写的代码删了,老板娘质问:“你都离职了,怎么能把程序删了那我

阿离言娱乐说 2024-09-18 14:37:03

男子离职后,将自己编写的代码删了,老板娘质问:“你都离职了,怎么能把程序删了那我的车间怎么生产?我的货怎么办?”可男子理直气壮地说:“这都是我自己编的,现在我没在这里干了,凭什么留给你?”       “删库跑路”,这个源自程序员圈子的词汇,曾经是一个玩笑,一句自嘲。然而,近年来,这个词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大新闻头条上。     最近,一则“男子在离职时删除自己编写的代码”的新闻,再次引爆了舆论场。据报道,这名男子在离职当天,未经允许删除了机器上自己编写的程序代码,给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     一时间,网上议论纷纷,对这位程序员的行为,人们的看法可谓褒贬不一。     有人为他叫屈,认为在公司的劳动成果本就属于自己,离职时删除并无不妥。     也有人指责他的行为不负责任,认为代码既然是在公司时间和设备上完成的,公司已为其支付了相应的报酬,员工就没有权利擅自删除。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这起事件,再次将人们的目光聚焦到了程序员群体的权益问题上。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程序员们用智慧和汗水,编织出一个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字世界。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的处境却并不如代码世界那般光鲜亮丽。     在“删库跑路”事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程序归属权和知识产权的问题。那么,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删库跑路”到底构不构成侵权呢?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员工在职期间的劳动成果,除非与公司另有约定,否则默认归公司所有。     因此,员工擅自删除公司的代码、文件,很可能已经构成了侵权行为。       但是,如果员工能够证明这些代码完全是自己的原创,而且在离职时已经妥善保存了副本,那么其行为可能就不会被认定为侵权了。     当然,要界定代码的权属,还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如创作时间、保存形式、使用范围等。这些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但无论如何,作为员工,在删除任何与工作相关的文件之前,都应当慎重再慎重。否则,很可能就会面临法律的制裁。     如果说“删库跑路”还只是个案的话,那“删码离职”事件,则更加令人惊诧。     一名29岁的程序员,因为试用期不合格被公司辞退,一怒之下,竟在离职时删除了公司所有的代码!更让人吃惊的是,他选择下手的时间,恰恰是公司618大促的关键节点!     结果可想而知,公司损失惨重,项目被迫叫停。而这位程序员,最终也因为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被判处了10个月的有期徒刑。     “删码离职”事件再次敲响了警钟。它提醒我们,在处理劳资纠纷时,无论是公司还是员工,都应当保持理性和克制。     作为公司,在面对员工离职时,应当本着人性化的原则,与员工充分沟通,妥善处理后续事宜,避免矛盾激化。       而作为员工,也要学会用合法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一时的意气用事,最终伤害的,只会是自己。       对公司而言,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无疑是当务之急。完善的代码管理机制,明晰的知识产权归属,合理的员工激励措施,以及人性化的离职流程,都是避免此类事件发生的有效途径。     与此同时,也要学会用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员工,多一些理解和沟通,少一些戒备和对抗。   而对于广大程序员而言,在遇到不公时,也要学会用理性、合法的方式来表达诉求。     与其铤而走险,不如多与公司沟通,必要时也可以寻求法律的帮助。同时,在日常工作中,也要注意保存好自己的劳动成果,这不仅是对自己能力的证明,也是维权时的有力证据。     让我们携起手来,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去倾听每一位代码工人的心声;以更加理性、合法的方式,去化解矛盾,去维护权益;以更加完善、成熟的制度,去规范行业,去建设生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负时代的召唤,不负程序员的期望,共同开创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在这里,每一行代码,都不会被付诸东流;每一个梦想,都不会被轻易删除。     (信息来源:宁津融媒2024年9月12日——男子离职后把程序全部删除掉了,网友;做事情要这么绝吗?)

0 阅读:44
评论列表
  • jman 3
    2024-09-19 07:05

    如果我是作为一个普工招进去的,但是我有能力,经过自己摸索,在下班时间给数控设备添加了几组程序方便了工作,那我离职时候能删除么?

  • 2024-09-19 13:40

    那之前付的那些工资是请你来干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