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电影》其实是一本老书了,国内出版的最早版本还是在1997年,距离现在的第14版,已经有24个年头了,在世界范围内更是长销了40年。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又是一本很“新”的书,因为它一直在变化着,根据近年来新的电影,不断地进行着增补修订。
以第14版的《认识电影》为例,在原有的内容上又新增了对CGI、动作捕捉、类型电影、商业大片、电影明星 等影视产业前沿话题的探讨,以及增补替换了近百部2000年后的新电影案例,增补修订的内容约有100余页。
·
“台前”与“幕后”都是电影艺术不可或缺的部分。
“台前”以取景为例,电影镜头的差异通常情况下正是视景框内能容纳多少素材而定,同一个镜头,是使用远景、全景、中景还是特写,所表现的情绪和内容很可能截然不同。
每种镜头都有最适合它的场景和题材,这种划分也并不绝对,很多时候场景的截取方式与导演的主观意愿还是有着非常大的联系。
如何选取景框,就涉及到电影拍摄当中场面调度的问题,作者这样形容场面调度:“舞台上的演员与布景陈设、走位,均以三维空间观念设计,而不论舞台导演强调舞台与观众是多么不同的世界,舞台与观众实际上是处于同一空间。”
景框范围的选取,会给整个镜头、甚至整部影片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绪,景框内的世界,即是电影的世界。
·
说幕后工作是“看不见”的,指的是它并不是以直接方式呈现在观众眼前而已,但是它所涉及到的内容却对“台前”效果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电影的拍摄花絮,摄影师架着摄像机在轨道上滑行、旋转,不断调整着距离和角度,其实这正是对于镜头运动感觉的一种需求。
不同的电影取材需要不同的镜头来表达,书中给出这样一个简单而通用的划分方式:动作多、场面大的史诗电影好用较远的镜头,而强调心理效果的电影较倾向选用近景拍摄。
法国著名导演阿贝尔.冈斯有一句名言说:“构成影片的不是画面,而是画面的灵魂”,正是这些镜头语言的存在,让电影画面有了灵魂。
·
关于艺术表现方式的争论总是众说纷纭的,往往都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正如法国作家布封所言——“风格即人”。但正是因为有着这些争论存在,才得以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中创造出更多优秀的电影作品。
▪𝒃𝒐𝒐𝒌.《认识电影》[美]路易斯·贾内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