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和乾隆父子俩算是把文字学明白了! 康熙:我好像12次。 雍正:是的父皇,我1

满船清梦历史 2024-09-19 20:50:49

雍正和乾隆父子俩算是把文字学明白了! 康熙:我好像12次。 雍正:是的父皇,我17次。 乾隆:爷爷,父亲,我130多次。 这个次数是清朝时期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时期文字狱的次数,康熙的时候一共有12次文字狱案件,这个时候倒还好,康熙所惩治的人大部分是的确存在问题的。 比如康熙时期有个文人写了一个《南山集》,当时已经是康熙元年,但那个文人采用的年号是之前割据在南方的南明朝廷“永历”年号,这就属于头铁了,康熙把他处理了至少还不算太过分。 而反观雍正和乾隆就有些莫名其妙了。 雍正时期,浙江提督学政查嗣庭在出题的时候引用了诗经里的一句话叫“维民所止”的内容当考题,雍正知道后勃然大怒,因为“维”字加一点一横就是“雍”,“止”字加一横就是“正”,合一起就是雍正,于是雍正将查嗣庭处斩,其他家人全部流放,这叫什么?犯了皇帝的名讳。 而乾隆就更离谱了。 乾隆年间,礼部尚书沈德潜写了一首《咏黑牡丹》,这一咏就咏出来事情了。 因为这句诗中有“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这么一句内容,从字面意思来看,的确有点含沙射影的意思,这件事被发现后被举报给乾隆,乾隆大发雷霆,虽然当时沈德潜已经离世了,但仍然把他开棺嚯嚯一翻,要知道礼部尚书可是从一的品的大员了,更何况人都去世了还不放过。从这以后就很少有人再咏牡丹了。 如果说上面这位还有点情有可原,下面这位就是太冤枉了。 乾隆时期的内阁学士(正二品),这位大哥也是因为作诗惹的麻烦,他在诗里有句内容叫“一把心肠论浊清”,大意就是我能够分辨浊和清,但是乾隆一看到:你好大的胆子,敢把浊字加在国号上面,你是何居心?(古代的文章一般都是采用上下序列的格式写作) 就这样,一个二品大员就没了,这手段比起朱元璋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洪武时期,有一个举人想要写点文章来吹捧讨好朱元璋,但他在内容里提到“光”这个字,朱元璋认为这是嘲讽他过去出过家没头发的经历,于是那个举人就被做成标本了![捂脸] 可见古时为了限制思想达到何种地步,我觉得如果挨作我的话,只能选择当哑巴了!

0 阅读: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