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在南海做下潜实验时,顺路回家看望自己的母亲

赢梯说事 2024-09-19 23:10:59

1988年,“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在南海做下潜实验时,顺路回家看望自己的母亲,谁料95岁的母亲刚看到自己的儿子,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被人误解了30年不孝子的他,终于在此刻真相大白!   自从三十年前加入核潜艇研究后,黄旭华就没有再回过家,他把对家人的思念都转化为研究的动力。   每次家人来信,黄旭华的心情都十分激动,但是看着信里面,父母对自己的关切,他又不知道该如何恢复,在哪个单位干什么工作,看似简单的问题,他却不知如何下笔,工作的特殊让他不能透露分毫出去。   直到1987年,母亲在杂志上看到多年未见的儿子的面孔,一直提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她没有想到这些年来下落不明的儿子,背地里居然在干这么大的事情。   其实最初黄旭华想从事的并不是这条路,他出生在医学世家,父母都是医务人员,他从小也想着长大后像父母一样救治患者,给人们带去更多的希望。   然而长大后,黄旭华发现事情没有这么简单,时局的混乱,外敌的侵略,无法让他安心读书,光是上小学就转了好几个学校,每当战争来袭,就要被迫中止上课。   黄旭华正在离开家乡,到外面求学的时候,发现祖国到处都在遭受着灾难,他内心的想法发生了改变,他要放弃学医,转头学习船舶航空技术,他明白,只有国家实力强大,才不会像现在这般任人欺辱。   在学习期间,黄旭华接触到了革命思想,他参加多项革命活动,认识到了到底是什么才能真正的救国,凭借着出色的表现,他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毕业后,黄旭华就开始从事船舶相关的工作,当时国内整体技术落后,黄旭华每日为了工作都非常繁忙。   看着忙的团团转的儿子,母亲握着他的手,让他有空就常回家看看,黄旭华听到这话,眼泪都想落下来,他知道自己工作特殊,不可能像平常人那样常伴在家人身旁。   1958年,黄旭华被调往北京后,就接到研制核潜艇的任务,这项工作属于国家机密,领导强调进去后就要在这里干一辈子,不能向外人泄露工作内容,哪怕进来后犯了错,也只能留在单位里面。   听着领导严肃的话语,黄旭华没有过多犹豫就点了点头,他愿意竭尽全能来为祖国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这一干就是三十年,最初的时候,面对如何研制核潜艇,黄旭华和团队中的其他人完全没有想法,这是他们没有接触过的工作。   虽然当时有些国家已经成功研制,但是各项数据都属于机密文件,不可能共享出来,所以一切都要他们自己琢磨。   黄旭华和同事们只能从各种报刊文献中寻找关于核潜艇的蛛丝马迹,每一项都记录下来,整理归纳,有没有用他们不知道,但总有用得上的一天。   正巧当时有人从国外带回来两个相关的玩具模型,他们看着这些小玩意,突发奇想,会不会在制造玩具的时候,里面的数据和真正的核潜艇有关联呢?   抱着这样的想法,他们将玩具拆开测量数据,在经过一番折腾后,惊喜的发现,得到的资料和他们推理出来的差不多,这一发现给了他们很大的动力。   当时还需要进行各种的数据计算,但是他们却没有能够计算的机器,每个人拿着算盘和纸笔就开始算,有时为了一个数据,能算好几天,为了防止出现差错,黄旭华还专门将同事们分成两组,方便进行对比。   每一项数据,黄旭华都要求记录下来,不管装备的大小都如此,正是因为他的细心才让后来被研制出来的核潜艇,在之后的测试中没有出现差错,和当初预计的数值一样。   埋头苦干三十年,黄旭华没有回过一趟家,父母生病,他不在身边,父亲去世,他在研究的紧要关头,连父亲最后一眼都没有见上,种种原因导致家人都怪他不孝顺。   直到核潜艇成功研制出来后,家人才知道他到底在干什么工作。1988年,核潜艇要前往南海进行测试,在此之前,其他国家曾有研究员在相同的测试中出现生命危险,此时的黄旭华已经年过六旬,但他依旧决定亲自上阵。   但在测试前,他终于有时间回家看往下家人,黄母那时已经95岁,母子相见都已满头华发,黄旭华看着母亲老去的容颜,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他没有辜负祖国,辜负家人的期望,他用自己的一生做出了一番伟大的事业!    信息来源:环球网《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我的一生属于祖国》

1 阅读: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