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在晋察冀边区涞源县临时手术室里为伤员做手术的经典照片 1939年的冬天,

自由的百灵鸟 2024-09-20 15:32:40

白求恩在晋察冀边区涞源县临时手术室里为伤员做手术的经典照片 1939年的冬天,晋察冀边区战火纷飞,硝烟四起。日军为了扫荡八路军的抗日根据地,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扫荡"行动。在这个寒风凛冽的季节里,冀中平原上到处都能看到日军铁蹄踏过的痕迹,残垣断壁随处可见。老百姓们不得不背井离乡,逃离家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难民。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外国人的身影出现在了晋察冀边区的战场上。他就是著名的加拿大籍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白求恩本来已经完成了在冀中各医院的巡视工作,正打算结束在中国的工作,准备回国。但是,当他得知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扫荡"行动时,毅然决定放弃回国的计划,带领他的医疗队伍奔赴前线,支援抗日战争。 白求恩来到了晋察冀边区的涞源县前线阵地。当时,这里正是战斗最激烈的地方之一。日军企图一举歼灭驻扎在这里的八路军部队,双方在这片土地上展开了殊死搏斗。伤亡者不断增加,前线急需医疗支援。白求恩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带领医疗队队员们冒着枪林弹雨,来到了最前线的阵地上。 一位当时的战地摄影师是这样描述白求恩到来时的情景的:"当我们看到白求恩大夫的身影出现在阵地上时,所有人都欢呼起来。在这个最需要医疗支援的时刻,他不顾个人安危,毅然来到了我们中间。他身上洁白的大褂在战火纷飞中格外醒目,犹如一面飘扬的旗帜,给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带来了力量和希望。" 白求恩深知伤员就是他的责任,他必须尽快展开救治工作。在了解了伤员的基本情况后,白求恩当即决定在村外的一座小庙里设立临时手术室。这座小庙紧靠前线阵地,环境十分简陋,但为了能够第一时间救治伤员,已经别无选择。白求恩和他的队员们利用现有的一切物资,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争分夺秒地投入到了紧张的救护之中。 在涞源县前线阵地旁的一座小庙里,白求恩和他的医疗队正在紧张地工作着。战斗还在激烈地进行,硝烟弥漫,枪炮声此起彼伏。但在这个简陋的临时手术室内,白求恩全神贯注地为伤员进行着手术。 由于条件有限,白求恩不得不就地取材。他们用一扇破旧的木门作为手术台,上面铺着简单的医用垫子。昏暗的光线下,白求恩戴着手术帽和口罩,眼神专注而坚定。他的助手在一旁协助,将需要的器械递上前去。尽管环境如此恶劣,但在白求恩的手下,一名名伤员得到了及时而专业的救治。 这个临时手术室里的景象,被一位战地摄影师用相机记录了下来。在那张后来成为经典的照片中,白求恩正在全神贯注地进行手术。他的身姿挺拔,动作娴熟,完全没有被周围的战火所影响。照片中还能看到,伤员们正在旁边等待治疗,或是在接受医疗队员的包扎。这张照片真实地反映了战时医疗工作的艰辛,也凝固了白求恩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一夜,期间不断有新的伤员被送进来。白求恩和医疗队员们几乎没有合眼,不眠不休地投入到救治工作中。他们冒着随时可能遭受炮火袭击的危险,一次次挽救了宝贵的生命。直到第二天下午,战事才渐渐平息下来。 就在医疗队准备稍事休息的时候,一个紧急的消息传来。司令部发来通知,日军正向孙家庄地区快速推进,命令所有人员立即撤离。时间已经不多了,转移刻不容缓。 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白求恩没有丝毫慌乱。他沉着冷静地吩咐医疗队员们准备转移,同时继续为最后几名等待手术的伤员进行治疗。他说:"我们是医生,我们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只要还有一名伤员需要治疗,我们就不能离开。"在白求恩的带领下,医疗队有序地进行着转移准备,一刻也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 直到最后一名伤员的手术结束,白求恩才长舒一口气。他脱下早已被汗水浸透的手术服,和大家一起收拾器械,准备撤离。此时,窗外已经能听见逐渐逼近的枪炮声,日军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但白求恩脸上依然挂着淡淡的微笑,平静地指挥着大家的行动。在他的带领下,医疗队迅速撤离了孙家庄地区,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 战地摄影师立刻将这一幕拍了下来。他深知,自己刚刚目睹了一个真正的英雄,一个用行动诠释着崇高医者仁心的伟大战士。那张白求恩做手术的照片,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记忆中,成为一个时代不朽的符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