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记者采访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崔琦:“如果不识字的母亲没有坚持送你出来上

雪莲果的去 2024-09-20 22:35:33

1999年,记者采访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崔琦:“如果不识字的母亲没有坚持送你出来上学,那今天的崔琦会是怎样?”崔琦闻言脸色突变,流着泪表示,我宁愿留在家做不识字的农民,这样或许父亲就不会饿死,母亲也不会病死。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身为诺奖的得主,崔琦面对知名记者杨澜的采访,回忆一下子仿佛回到了童年的岁月中,那时的父母音容笑貌似乎还在崔琦的脑子里不曾散去,而这一回忆,就勾起了这位大科学家的伤心往事。 记者的发问很有水平,那是1949年,彼时的崔琦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天才,但由于当地没有中学,所以12岁的他只好辍学在家,而他的三个姐姐们,都已经各自奔赴各地开展生活。 大姐在北京总书局工作,二姐在香港定居,家中的子女长大成人后似乎都有出息,而她们的母亲,却是一位不识字的妇女。 大字不识的妇女,却培养出了三个大学生,最小的儿子从小就展现出了过人的高智商,但儿子的生活,却又是放牛割草做农活居多。 在这一割裂的现实背后,其实隐藏着崔琦母亲王双贤的人生悲剧,正是因为吃够了不识字没上过学的苦,王双贤才说什么也要孩子们好好上学。 实际上,王双贤的家庭其实并非普通家庭,家室门楣都不错的王双贤,从根本上就有着聪慧的头脑和博大的远见,但受旧社会观念的影响,只因为是一个女孩,所以王双贤就没有了和哥哥们一起学习的机会。 尽管没有进过学堂也目不识丁,但对于生活的道理王双贤有着深刻的理解,所以在她的三个女儿接连出生之后,王双贤力排众议,执意要求自己的三个女儿去跟着舅舅们学习。 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没有上过学的王双贤愿意为托举子女求学付出一切,所以当崔琦出生之后,尽管家中还有着许多活计需要崔琦打下手分担,但对于他的学习,母亲王双贤也丝毫不含糊。 所以当年幼的崔琦辍学在家的时候,王双贤决定将儿子送去二姐身边继续读书,那时的崔琦才12岁,而他这一走,竟然成了和父母的永别。 那时的许多人都抱着养儿防老的观念,对于子女,仅仅是支持子女上学就是极少的,更别提让女儿上大学,儿子也派去香港学习这种事,王双贤夫妻二人,将子女放飞了出去,丝毫没给自己留养老的退路。 在这之后,崔琦展现出了惊人的学习天赋,但年幼的他对于父母格外的思念,在无数个想念母亲的日夜里,崔琦的心中都犹如针扎一般,而他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对得起母亲的厚望。 19岁那年,崔琦公派留美学习,从大学毕业后,天资不凡的他又接着进入另一所大学深造,在外求学这些年,崔琦对于物理产生了无与伦比的研究兴趣。 无论走多远,人生发展多么高,崔琦的身上始终留存着当年母亲教导的影子,荣辱不惊是崔琦的性格,哪怕是在1998年得知自己的科研成果获得报道之后,他也没有激动的庆祝,而是一种淡然的松弛。 因为此时的他,已经经历了父母离世之痛,亲人的离开让崔琦更加的沉稳内敛醉心学业,但在无人知晓的背后,亲人离世是他无法触碰的伤疤所在。 时间回到1959年,已经坚持许久的崔父奄奄一息,饥饿让他的意识已经迷离,此前就已经重病卧床的他,如今更是撒手人寰。 但那时的崔琦,正在美国的大学中醉心学术,母亲王双贤知道儿子崔琦发展的很好,并且还很孝顺,如果将父亲生病的事情告诉儿子,恐怕儿子说什么也要回国守在父母身边。 所以母亲将父亲病重的消息死死拦住,而当父亲去世之后,母亲王双贤的内心也崩塌了,但这位坚强的女人仍旧不允许子女来守着自己,此后将近10年的时间里,年迈的王双贤一直在拖着病体独自生活。 当母亲也离世的时候,身边只有匆匆赶来的大姐,而悲剧的是,大姐因为过度悲伤积劳成疾,身体也渐渐衰弱,没过多久也撒手人寰。 至亲至近的家人接连离世,给在外的崔琦内心也留下了巨大的伤痛,所以当记者提问如果他不出去会怎么样的时候,崔琦悲伤的说,或许有我在,父亲母亲就不会这样死去。 亲人的离开,是崔琦一生中难以释怀的苦楚。 参考信源:浙江省委统战部2013-12-01诺奖得主崔琦的励志人生

0 阅读: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