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日月混元经」里有一句话引起了我的兴趣「先白后黄,赤黑表里,色变更紫」这句话

墨者在此 2024-09-21 03:07:25

「太上日月混元经」里有一句话引起了我的兴趣

「先白后黄,赤黑表里,色变更紫」

这句话非常像是对色温和光谱变化的描述,金属加热后温度由红到黄再白最后蓝,甚至最后变紫

这篇文章不清楚是何时所写,但是从其中的「黄钟建子,阳左至己」「萝宾建午,阴右至亥」的描述来看,很可能是春秋时期,就是非常早

这篇文章应该是在讲用火炼丹的,只是那时还不叫丹,而叫药物,金砂....而且是在「鼎」里炼药,那时把「鼎」认为是天地,是「神室」

于是我又好奇的再去读了一下「周易参同契」,此书虽然是东汉的魏伯阳(151-221),但我认为它实际很可能是也是在春秋时期,最晚不会晚于战国末期

为什么呢?

因为此书中「二土全功章第十一」中有提到 水,火,土 可以相互转化的三性,我们之前知道先秦格致学已经认识到物质存在四态,火,水,土,气,所以,此文的时间必然非常早,还没有提到「气」这个状态

周易参同契里应该都是介绍非常古老的一些自然规律

比如还有「君臣御政章第五」中提到「日合五行精,月受六律纪,五六三十度,度竟复更始」,这介绍了一个月有 30 天是因为把一个月划分了五行六律的乘积,这非常让人意外,我之前只了解一个节气15天,一节有三侯,一侯就是五天,那么其实这五天是古人认为的日的五行 了,可能是这五天的气温或者日照可以认为一样?

此文中还有「御政之首,鼎新革故」,这似乎是指的在每年岁首的时候,铸新鼎,以祭祀,以革故,以创新.... 有意思吧?

而且非常明显还要做一种战略规划「管括微密,开舒布置,要道魁柄,统化纲纽」还要「文昌统录,诘责台辅,百官有司,各典所部,所以其实和「管子」中记录的在正月初一君王布政是一模一样了,与「明太祖实录」中洪武元年祭天礼仪也基本一样

「水火情性章第十五」还提到了日食月食的现象,「日月相薄蚀,常在朔望间」,所以此时古人其实已经观察到日月蚀的规律,但可能原因还不清楚

「如审遭逢章第二十五」中记录「孔子占象」,这也很让人意外,大家都知道孔子五十岁才开始读周易,但只是韦编三绝,并没有说他会占象,而且结合前后语境来看,占象应该是孔子的职业,就像扁鹊操针,巫咸扣鼓....

周易参同契中竟然还有一篇「君子好逑」,但它与诗经中的很不相同,似乎是在讲人们应该要婚配,而且要男女相婚,而不是二女相婚....

总之,如果把道藏的内容当做一种先秦时期的格致学文章来看,只是那时对自然规律的了解非常粗疏,就可以明显看出,那时的人们在认真的观察自然现象,在炼制药物的时候发现了物质状态的变化和物质温度的颜色变化,发现了水银的奇特性质,发现了日月蚀的规律,并且详细的介绍了一月30天是怎么来的...

这其实代表了人类在完全没有任何先验知识的情况下,是如何一步步做到发现客观规律的早期形态,而且是有明确的文字记录的,不只是一些文物了

最后提一句,从君子好逑一文中,可以看到中国古人先秦时候肯定是认为一夫一妻制才合自然规律,一夫多妻,一妻多夫,或者 LGBT 都属于胡搞了,蛮风扫荡,斯文扫地...

.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