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一女子花120多万买了一辆奔驰车,没曾想新车被送去贴膜时,4S店竟然私

龙哥看法 2024-09-21 11:52:08

云南昆明,一女子花120多万买了一辆奔驰车,没曾想新车被送去贴膜时,4S店竟然私自拆下了发动机,直接被女子现场抓包,不料,车店竟称这是正常流程,为了车好。女子向车店寻求赔偿,却协商未果,一气之下将其告上法院,判决大快人心! 侯女士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不过是想给车贴个膜,最后车店竟然把自己的发动机给卸了。 这一切还要从一个月前说起。那时候,侯女士刚从4S店提回了她的新座驾——一辆价值125万元的奔驰轿车。 提车一个月后,侯女士决定去贴汽车膜。经过朋友推荐,她选择了一家看起来颇为专业的汽车贴膜店。 在店内,侯女士详细地向店员说明了自己的需求,希望能给爱车贴上最高品质的太阳膜。 店员热情地接待了她,还向她推荐了店内最新的贴膜材料,称之为"顶级产品"。侯女士对此很是满意,当即决定就在这家店贴膜。 为了让施工更加完美,侯女士甚至将爱车留在店内过夜。第二天一早,她便迫不及待地来到店里,想要看看贴膜的效果如何。 可当她走进车间时,眼前的一幕却让她惊呆了。只见她心爱的奔驰车大敞着引擎盖,发动机不见踪影,四周散落着各种工具和零件。这哪里还是一辆完整的车?分明是一具"尸体"啊! 侯女士的心瞬间凉了半截。她颤抖地问工人,这是怎么回事。工人却一脸淡定地告诉她,这是在给她的车进行免费检查。 据说在贴膜过程中,他们发现车子的发动机似乎有些问题,出于安全考虑决定将其拆下来检查。 侯女士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只是把车送来贴个膜,怎么就变成了"免费检查"?就算真的要检查,也应该事先征求她的同意啊!更何况,这车才买一个多月,怎么可能出问题? 侯女士质问店员,为什么要擅自拆卸她的发动机。店员却振振有词地说,他们这是在为侯女士的权益着想。如果不把问题查清楚,万一将来车子出了问题,他们可担当不起这个责任。 侯女士气得浑身发抖,但又无可奈何。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新车变成一堆零件。此刻的她,恨不得时光倒流,打消贴膜的念头。 接下来的日子,侯女士为此事与店方多次交涉。她要求店方立即将车恢复原状,并赔偿相关损失。 然而,让她没想到的是,店方的态度却出奇的强硬。他们甚至声称,侯女士把钥匙交给他们,就等于是默许了他们的行为。 侯女士无法接受这样的说法。她认为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了严重侵犯。在律师的建议下,她决定采取法律手段维权。 在法庭上,侯女士控诉店方未经许可擅自拆卸发动机的行为,给自己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和经济损失。 而店方则辩称,他们的行为是出于为客户负责的态度,并没有恶意。双方你来我往,各执一词。

法官认为,店方作为专业的汽车服务机构,在未征得车主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拆卸发动机,已经构成了侵权行为。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店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小编的话: 在这件事中,消费者与服务提供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对等。 侯女士作为消费者,本应享有知情权、自主选择权以及服务质量保障等基本权利。而贴膜店作为服务提供者,则理应以消费者利益为先,提供优质、规范的服务。 但在本案中,贴膜店罔顾消费者意愿,擅自拆卸发动机的行为严重侵犯了消费者权益,凸显了二者之间权力与地位的悬殊。 另外,作为个人消费者的侯女士,面对隶属某一机构的贴膜店时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信息的不对称、专业知识的欠缺以及维权成本的高昂,都限制了她对抗不当商业行为的能力。 而贴膜店作为一个服务机构,本应恪守行业规范和职业操守,但在逐利的驱使下,他们罔顾了个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个人与机构之间的结构性失衡,使得个人消费者的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再次,情感因素与理性思考之间也呈现出一定的张力。对于侯女士而言,这辆价值不菲的奔驰车不仅是代步工具,更是她努力的结晶和梦想的象征。 可贴膜店的不当行为,不仅给她的爱车造成了实质性损害,更深深伤害了她的感情。 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侯女士必须克服内心的创伤和愤懑,以理性务实的态度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情感因素与理性思考之间的冲突,反映了在金钱物质至上的现代社会语境下,人们内心的无奈与挣扎。 除此之外,法律的力量与现实的局限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工具,法律理应成为消费者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本案中,法院对贴膜店的侵权行为给予了严厉制裁,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法律的威慑力。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受制于举证难、诉讼成本高、执行难等诸多因素,消费者通过法律途径维权仍面临重重阻碍。 信息来源:宝鸡政法

1 阅读:1050
评论列表
  • 2024-09-21 15:23

    傻头傻脑、不骗你骗谁!

  • IC 1
    2024-09-21 19:11

    屁个相应赔偿,放回去你敢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