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我当飞行员时,吃的是空勤灶,伙食标准每人每天3元,是地勤灶伙食标准的三

史乎友文 2024-09-21 15:41:03

1976年我当飞行员时,吃的是空勤灶,伙食标准每人每天3元,是地勤灶伙食标准的三倍(地勤灶是0.95元)。 当时,我们团有三个编制大队,其中的飞行一大队,俗称表演大队,而我,则属于飞行二大队。因为我们平时跟一大队一起吃饭,一起训练,所以彼此之间的了解也比较深。记得当时,我来到二大队后,带我飞的第一任教员,就是从表演大队出来的。同时,团领航主任(我的老乡),也是从表演大队提起来的。 八十年代初,上级拨给表演大队,九架歼教五新飞机进行换装,需要到成都厂家接机。因为路途较远,天气变化无常,再加上表演大队的飞行员没有飞过复杂气象,所以很难胜任这项任务。最后,领导经过再三考虑,决定让二、三大队的飞行骨干陪同表演大队一起去接机,并且强调了要以二、三大队为主,表演大队的人员“压座”(也就是当副手)。 经过妥善安排,细心准备后,组成了十八人的飞行队伍(我也在其中),乘火车奔赴成都接机。我们一行人到达成都厂家后,受到了厂方的热情接待。虽然我们飞行员的伙食标准本来就很高,但厂长还是交代食堂,标准再增加一倍,一定要保证我们吃饱、吃好。同时,厂长还亲自带领着我们,参观了厂区和飞机制造流程(那时他们厂也生产歼七飞机)。 最后,经过我们认真检查、试飞和验收后,带队领导签了字。见顺利交接,厂方领导欣喜若狂,给我们每人都赠送了一个歼七和歼八飞机模型。并且在第二天(厂长再三挽留,一定要让我们推迟一天走),还安排专车,让我们体验了成都一日游。这次顺利交接,除了我们开心外,厂里的工人们也很高兴,一是为部队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二是自己的工资奖金也有了可靠保证。 到了出发那天,架架战鹰是银光闪闪,在停机坪上一字摆开,真是威武雄壮极了。地面上,地勤人员早已准备完毕,等我们的飞行队伍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到飞机旁,依次散开后,就各自按照程序进行了检查。 随后,等一颗绿色信号弹划破晨曦时,发动机开始一片轰鸣,接着依次滑向跑道,每5分钟放飞一架,最后逐渐消失在云雾中。 我们一路穿云破雾,跨越大半个中国(中途加了一次油),浩浩荡荡的飞向目的地,圆满完成了接机任务。 此次任务的圆满完成,真是乐坏了“配角”(我们飞行二、三大队),气坏了“主角”(表演大队)。而表演大队的战友们,自觉面子上有些过不去,从此也就下定决心,一定要练好复杂气象飞行,省得再被我们抢了“风头”。 —完—

0 阅读: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