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发育需要带着三个问题看医生

汉腾说健康 2024-09-22 12:35:35
小朋友的骨龄是在外院检测的,家长期望能做进一步检查。 第一:我向家长阐明,当下小朋友的发育属于正常范畴,只是发育稍早,身高略矮,但仍处于遗传身高区间内,从医学角度看是正常的,且初步检查未发现明显疾病因素。 第二,我询问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身高。家长称,小朋友在同龄人中相对较高,原本期望孩子能长到 175 厘米,鉴于骨龄提前了 2 年,现在将期望调整为 170 厘米。 第三,我询问家长对药物使用的态度。若家长强烈排斥药物干预,不想进行药物治疗,那么进一步检查的意义不大。从孩子的外阴发育情况判断,已较为明显,处于发育中期,无需抽取性激素检查发育情况,生长激素评估也没必要。家长表示不太愿意让孩子进行药物治疗。 最后,我给的建议是暂不进行进一步检查,让小朋友养成早睡、多运动以及补充维生素 D 等良好习惯,半年后复查身高和骨龄。若后期生长趋势向好,预计能达到 170 厘米左右,便可顺其自然。若后期生长状况不佳,预计身高低于 165 厘米,突破家长的心理底线,再进行进一步检查,必要时予以治疗。 生长发育是很个体化,家长要带着目标和想法看医生。 首先要了解小朋友目前的状态及所处位置是基础。这包括知晓孩子的身体各项指标,如身高、体重、骨龄等具体数值,以及通过这些数值判断孩子在同年龄段人群中的发育水平。家长对孩子的身高和发育要有更客观的认识。 其次,明确期望身高,知晓实际身高与期望身高的差距,以及能否调整期望值。每个家长对孩子的身高都有一定的期望,但这个期望应该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一方面,要清楚孩子目前的实际身高与期望身高之间的差距有多大,以便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另一方面,家长需要考虑能否调整期望值。期望过高可能会给孩子和家长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如果能够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期望身高,会让整个过程更加理性和从容。 最后,家长对药物治疗的态度。在面对孩子的生长发育问题时,药物治疗往往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选项。然而,药物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而且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家长需要认真考虑自己对药物治疗的接受程度,跟医生表明态度。 总之,明确这三个目标和想法,能够让家长在带孩子看医生的过程中更加主动、理性地参与决策。就诊也更有成效。不然很多家长都是茫然地就诊茫然地做检查,而没有解决问题。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