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保卫战一位国军老兵的怨气: 日本对衡阳发动三次总攻,我们就知道不行了,开始算

历史有小狼 2024-09-22 16:14:03

衡阳保卫战一位国军老兵的怨气: 日本对衡阳发动三次总攻,我们就知道不行了,开始算还能抵抗多久。因为伤员太多了,弹药很少,来增援的74军,62军攻不进,哪怕有一个团进来增加我们的战斗力,再坚持半个月,甚至一个月都有可能。 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历史正处于其最为动荡的阶段之一,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期间。衡阳保卫战是这一时期内的重要战役之一。 1944年夏季,日军将目标定在了战略要地衡阳,意图切断中国的战略交通线,为其南侵提供便利。衡阳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必争之地:东临湘江,北靠衡山,西有沼泽,而南则是开阔的山丘地带。 在这种地理环境下,方先觉军长对城防作了重要调整。原本宽阔的防御工事被他命令缩减,集中力量在城外围设置防线,特别是南向的山丘被削平形成了坚固的第一道防线。 中国第十军官兵,依托坚固的防御设施和顽强的意志,坚守着每一寸土地。战斗异常惨烈,敌军投入了大量兵力和重型武器,甚至动用了毒气弹和燃烧弹,企图迅速夺取衡阳。然而,守军在军长方先觉的指挥下,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和阵地战。双方伤亡惨重,城内物资日渐匮乏,形势愈发严峻。 数月前,太平洋战场上日本节节败退,海上补给线被切断,东南亚的日军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为打通大陆交通线,连接各战区部队,并摧毁中国境内的空军基地,日军发动了代号为“一号作战”的大规模攻势。 衡阳作为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成为日军的主要进攻目标。6月初,方先觉率领第十军抵达衡阳,受到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军民同心协力,构筑了坚固的防御体系:挖掘战壕,修建碉堡,设置铁丝网,构成了一道道防线。 6月底,日军对衡阳展开了首次总攻。尽管敌人兵力占优,火力强大,但守军凭借精心设计的工事,成功抵御了多次猛攻。其中,著名的“方先觉壕”成为防御的关键。这种工事在前方设置深壕,壕沟内布满倒刺和铁丝网,两侧配置侧射火力,给进攻的日军造成了巨大伤亡。 在一次战斗中,守军炮兵发现了敌方指挥部的位置,迅速进行精准炮击,击伤了多名日军高级指挥官,严重削弱了敌军的指挥能力。面对顽强的抵抗,日军被迫暂停进攻,重新调整部署。 然而,敌军并未放弃攻占衡阳的企图。7月中旬,日军整顿兵力后,再次发动更为猛烈的攻击,使用了更为残酷的手段,包括大量投放毒气弹和燃烧弹。守城部队在缺乏补给和医疗物资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战斗,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格斗。 战斗持续了数周,双方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城内粮食耗尽,伤员得不到及时救治。尽管如此,第十军的官兵始终坚守阵地,没有一人退缩。 最终,由于物资匮乏,援军未能及时抵达,衡阳的防守形势愈加严峻。但第十军的坚守为全国抗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有力地削弱了日军的战斗力。 随着战斗的进展,方先觉又发明了一种新型防御战壕,被后人称为“方先觉壕”,这种战壕设计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自身伤亡同时提高杀伤敌人的效率。此外,他还提出了节约弹药的战术:“三不打”——看不清不打,瞄不准不打,打不死不打,要求士兵在保证准确的情况下才能开火,以“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为目标。 在激烈的战斗中,虽然第十军只有1.7万人,但他们成功抵挡了日军达10万以上的兵力。尽管如此,日军的增援不断,第十军的处境逐渐变得岌岌可危。到了1944年8月,方先觉的部队已伤亡惨重,弹药短缺,被迫发出求援电报,但依然坚持不投降,誓死保卫衡阳。 衡阳保卫战进入最后阶段时,日军从北门突破,城内展开了残酷的巷战。方先觉面对伤员和俘兵可能落入日军之手的严峻现实,最终决定与日军谈判。他提出三个条件:一是日军不得杀害任何俘虏和伤员,二是所有伤兵都能得到适当的医疗救治,三是第十军允许留在衡阳城内。在这些条件下,日军指挥官横山勇最终同意了停火,结束了长达47天的激战。 衡阳保卫战虽然以方先觉被诬为“投降”而告终,但事实上,方先觉的行为是出于对伤员和俘兵安全的考虑。战后,尽管方先觉背负了不白之冤,但卢庆贻等第十军的生还者坚持其未投降,而是通过谈判来保存衡阳城及其守军的安全。 来自 钟启河,刘松茂编著. 湖南抗战日志[M]. 2008

0 阅读:2630
评论列表
  • 飞羽 22
    2024-09-22 19:40

    民族英雄,方先觉

  • 2024-09-22 20:47

    整个豫湘桂战役衡阳是唯一的亮点!

  • 2024-09-22 23:46

    老蒋不给力,有什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