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发现,为何很多人吐槽说,根本读不懂外国名著在讲啥! 记得上初高中的时候,语

观史之策 2024-09-23 00:57:16

突然发现,为何很多人吐槽说,根本读不懂外国名著在讲啥! 记得上初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经常跟我们说要多读书。于是,我就找了很多书去看。比如,国内的有《朝花夕拾》《骆驼祥子》和《城南旧事》等,国外的有《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童年》等。 对于这些书,国内的还好,还能记住一些经典桥段。可国外的就不行了,就拿《鲁滨逊漂流记》来说,只记得鲁滨逊和星期五在荒岛上求生。除此之外,也就没别的什么了。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开始读更多国外名著,比如《飘》《战争与和平》和《巴黎圣母院》等。看着看着就不行了,开始觉得自己有点笨,根本读不懂外国名著想表达啥。可自己又不敢和其他人说,毕竟这些书都是世界名著。 直到最近一段时间,我看了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孟琢,编写的一套少儿读物系列丛书——国学典籍那么好看。这套书总共有6册,分别是《论语》有智慧、《孟子》有境界、《庄子》有哲思、《史记》有格局、《孙子兵法》有智谋和《说文解字》有奥秘 。 看完才发现,不是自己太笨,而是因为我是中国人,看不懂国外名著也很正常。为何这么说?因为文化背景不同。 就拿《堂吉诃德》来说,背景在一个没有骑士的年代,主角堂吉诃德幻想自己是骑士,并做出一系列荒唐事情的故事。可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从来没有一个属于骑士的年代。这就很难让人共情! 相反,读国内名著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就拿系列丛书——国学典籍那么好看来说,孔子、孟子、庄子,谁不知道?里面的故事,哪一个不是从小听到大。当然,作为儿童系列读物,孟琢教授在编写时,还特意做了特殊化处理。 比如,和那些简单翻译古书的相比,国学典籍那么好看系列丛书带有古人户籍簿、知识拓展、相关典故、成语标注、古文注音、难字注音等多个版块,将孔子、孟子和司马迁等先贤的人生故事与情怀,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巧妙的融入到了书籍当中。 总而言之,国外名著不是不好,只是有时候不适合我们读。想要读懂国外名著,往往要提前了解故事背景和文化内涵。可国内名著就不一样了,很多书直接构成了我们的精神底色,拿出来就能读、就能看。

0 阅读:472
评论列表
  • 2024-09-23 13:25

    那是因为你完全不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基本都社会文化形态吧。比如鲁滨孙漂流记,我小学就反复看,很喜欢,我觉得作者展现的是一种勇于开拓的精神,虽然全本到处都充斥着宗教思想,但骨子里都是鲁滨孙自己的努力奋斗和改变环境的不屈意志。后来了解得多一些,的确这本书就是赞颂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努力开拓精神的。我们自己的名著也有自己的内涵,我觉得跟鲁滨孙反差最大的就是西游记。一个写实派,一个玄幻派。一个天天在求上帝保佑,事事都是亲力亲为;另一个一开始由我不由天,到后来只能事事上天找大佬。

    麒麟年代 回复: 风车
    满清时起,无数仁人志士冒着杀头的危险让你们睁眼看世界,可你们还是紧闭双眼死不睁开
    风车 回复:
    你其实可以去看三毛流浪记,你会觉得比那个鲁滨逊漂流记更适合你自己。
  • 2024-09-23 16:28

    举个例子,西方人都知道宙斯化成天鹅后干了啥事,文中只简单提一下西方人就心领神会,你东方人很多时候只能是“视而不见”,完全不能及时领悟到其中精髓。再就是外国小说被译成中文有很多失真的地方。不记得是哪本了,里面对表情,语气都用了形容词或副词,感觉不是在看书,是在看浓墨重彩的话剧一样,太夸张太生硬了。

  • 2024-09-24 01:31

    其实,外国的名著大多都是精神病患者写的,只有精神病才有那样丰富的内心世界

  • 2024-09-24 05:25

    骑士精神可以对应侠客风范

  • 2024-09-24 06:27

    在书籍匮乏的年代,这些都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