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影响有多大?”当年提出计划生育的马寅初,自己娶2个老婆、生8个孩子,更

云舟史策说 2024-09-23 18:50:24

“计划生育影响有多大?”当年提出计划生育的马寅初,自己娶2个老婆、生8个孩子,更令人没想到的是,他的妾室还是自己女儿的同学,最终马寅初活到100岁才走,但他的观点却悄然改变了无数60、70、80甚至是90后的命运…… 马寅初自己一夫多妻,多子多福的家庭成了反对者攻击他的“铁证”:你自己都做不到,凭什么要求别人?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件事,那就是马寅初是一个清朝人,他出生于1882年,是一个“古代人”,他29岁的时候,清朝才灭亡,成为了一个“近代人”。 所以马寅初的家庭,还是父母包办的封建婚姻,他有一个父母指定的妻子,三十多岁的时候又娶了一个年轻的小妾。 他出身浙江名门,家境优越,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像马寅初这样只有一妻一妾,就已经是十分“自律”的君子典范了。 两位妻子为他生了5个女儿,3个儿子,在当时的社会中也算是正常。而马寅初和“计划生育”扯上关系,还要从他去美国留学说起。 1907年,当时的中国清政府还当权,康有为还在搞变法,孙中山还在带着人搞起义。马寅初参加了清政府的人才培养计划,被官府送去美国读书。 马寅初在美国9年,从本科一直读到博士毕业,9年时间和名校博士学历,他已经获得了留在国外的资格。 但是那个年代正处于国家危亡之际,清政府送出去的留学生,几乎没有不回国,所有人都憋着一口气,要报效祖国。 他从回国之后就一直在大学里面教书,参加社会活动,要用知识启迪民众智慧。经济是马寅初的强项,关于中国社会的贫困问题,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 建国后,马寅初更是全身心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先后担任浙江大学校长、中央财经部副主任等职务。 多年间他一直在研究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1955年,66岁的他总结自己一生的研究,并写成了《新人口论》一书。 马寅初多年来一直考察农村人口,发现旧社会农民没有地,受地主压迫,过得苦。新社会人太多了,地不够分,农民依旧过得苦。 因为人太多,中国农民人均不到3亩地,远远低于国外农民,即使大家激情澎湃的搞生产,产能也不足以让社会进一步发展。 而老百姓们不知道,其实机械化和大工业会精简人员,占用土地,所以政府一直故意搞低效率小农业,就是为了给每个人找个事干。 工厂里面一个人一个岗位,都是实打实的,但是10亩地能养活一个人,也能养活一家人,有很多的容纳空间。 如果中国当时发展工业,就会重复日本的悲剧。日本就因为发展经济,让很多农民失去了土地,但是工厂并不能吸纳那么多的工人,因此很多农民变成了“社会弃民”。 找不到工作,又失去土地的日本农民,只能被日本皇室的移民公司,送到非洲的荒地去移民,开荒。 而中国的人口远远多于日本,已经让年轻人去西北,去建设新疆了,这一招用过了,再生下去,年轻人还能去哪? 所以马寅初认为,控制人口势在必行,不仅是为了国家的工业化,也是为了提高人口质量。马寅初认为,中国人也要过得健康,受教育,提高生活质量。 马寅初的“计划生育”理念,是在他深入研究了国家人口问题后才提出的,与他早年的个人选择无关。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人们普遍信奉“多子多福”、人口就是力量,“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对控制生育普遍持抵触情绪。 一些人甚至将马寅初的观点斥为“异端邪说”,对其进行猛烈的抨击。马寅初也因为这个理论失去了自己的工作和职位。 马寅初的“计划生育”理念虽然在当时未能得到广泛认可,但他对人口问题的远见卓识和前瞻性思考,却为中国后来的“计划生育”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中国制定计划生育政策的那一年,101岁的马寅初去世了。中国人终于走上了优生优育的道路,实现了社会的发展,没有变成和印度一样被人口拖累。 从“人多力量大”到“少生优育”,从“计划生育”到“三胎政策”,中国的人口政策经历了多次调整,每一次调整都体现了国家对人口问题的不断深化认识。 马寅初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口问题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议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调整,才能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解决方案。

0 阅读:1623
评论列表
  • 2024-09-23 20:30

    历史罪人...

    相濡小梧桐 回复:
    也不能说历史罪人,当时国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