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从让孩子知“道”开始

知识本色 2024-09-10 15:51:51

有些朋友留言,要求提供具体的教育方法或举些例子。

非常感谢朋友们的关注和信任。

方法也想说,例子也想举,只是因为公众号篇幅原因,往往长话短说。

其实,方法和例子,只是碎片化的东西,不一定能照搬。

我们更要关注教育的底层逻辑。

比如德育重在育心,过程就是四个字:知,情,意,行。

先穿插一个故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孙武以《孙子兵法》觐见吴王阖闾,吴王命其以宫女练兵。

孙武把一百八十名宫女分为两队,以吴王宠妃为队长。

宫女们不听号令,孙武依军法斩队长立威。

此后宫女训练有素。

孙武认为,规则没讲明白,是将的责任。

规则已经讲明白了,手下不去实施,那是手下的责任,应该严惩。

这故事与教育有些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

你想让孩子怎么做,就要先让孩子明白为什么做,怎样做。

知,就是要让孩子知“道”。

我把知和道分开讲。

知“道”,就是知晓规则、知晓规律、知晓规范、知晓规矩等多个层面。

当孩子真正领会了这些“道”,他们才能认同,才能行动。

大至宇宙运行,小至眼前小事。

无论是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中,规则、规律、规范和规矩都是构建良好秩序的基石。

孩子只有知晓了这些,才能明确自己的行为边界,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很多时候,孩子不会做,或做错了事,是因为他不知“道”。

别人没有告诉他,他也无从知晓。

比如说,做作业,为什么要字写端正。

你要拿出孩子同龄人字写得好的图片、字写得一般的图片和字写得乱七八糟的图片各一张,让他看,并说说感受,问他喜欢哪一张,让他知道怎样的字才是漂亮的,怎样的书写很糟糕,大家不喜欢,从而趁机教育他要写好字。

为了巩固这种“知”,还可以让他欣赏学哥学姐优秀的书写作业,参加书法学习。

这样一来,写好字就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

知“道”也分开几种情形的。

有些是需要孩子知“道”再做的。

比如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在孩子开始正式的学习生涯之前,我们应该让他们明白努力的重要性、坚持的意义以及如何有效地学习。

只有当他们心中有了这些“道”,才能在学习中更加主动积极,避免走弯路。

而有些也可以在做中知“道”。

比如实践活动,孩子们通过亲身参与家务劳动、社区服务等,能够在过程中体会到合作的价值、责任的担当。

在实际操作中,他们会逐渐领悟到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道理,不断丰富自己的认知。

还有些可以在以后再知“道”。

随着孩子的成长和阅历的增加,一些更为复杂的人生道理会在合适的时候被自然而然他们所理解和接受。

起先跟他讲,不会懂,后来随着阅历,会慢慢领会。

像这种情形,也要不放弃,趁机会讲,暂时不懂也没关系,坚信教育的力量。

教育的过程,就是知,情,意,行的过程。

要想让孩子行动,首先要让孩子知“道”。

你想让孩子写好字,就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做,怎样做;

你想让孩子练好钢琴,就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做,怎样做;

你想让孩子考好分数,就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怎样做……

想让孩子知“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需要我们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

我们要讲出来,要经常讲。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孩子解释各种道理。

不要以为孩子小就听不懂,其实他们的心灵就像一块海绵,能够吸收大量的知识和信息。

还可以让孩子跟视频学习。

现在有很多优质的教育视频,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等形式,向孩子传递各种道理。

演示和示范也是非常重要的方法。

家长和老师的言传身教,能够让孩子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正确的行为方式。

用行动去引导孩子,让他们在模仿中逐渐知“道”。

更重要的是向书本学习。

通过自主阅读,博览群书,懂道明理。

好的书本能催人积极向上,也能积蓄能量,养浩然之气。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知“道”,才能知行合一。

当孩子真正理解了规则、规律、规范和规矩,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时,他们才能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有素养的人。

在学校里,他们会遵守纪律,尊重老师和同学,努力学习知识;

在家庭中,他们会懂得感恩,关心家人,承担自己的家务责任;

在社会上,他们会遵守公德,关爱他人,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