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到七科:中国学术转型都阵痛与重生

俊欣看文学 2024-09-24 12:17:08
兴趣能量站 🧐不是所有大部头都值得一刷再刷,但这本《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绝对值得。 它是由左玉河先生撰写的一部中国学术发展脉络的经典之作。探讨了中国传统学术分类的四部之学向现代意义上的七科之学转变的历史过程。 / 🔎什么是四部之学?什么又是七科之学? . 虽然两者都是关于学术的分类,但这种转变,确是中国学术发展与世界接轨的过程。 . 四部之学,是中国传统的经史子集学术分类,而七科之学则是指近代学术分科体系中的文科、理科、法科、商科、医科、农科、工科这七大学术门类,从四部到七科的转变,也是中国传统学术门类向现代学术门类的重大转型。 / 🎏但这一转型却是痛苦的,是和晚清中国人的命运息息相关的。 .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学东渐的推进,中国的传统学术遭到了冲击,原有的书院教育体系开始被迫转型。 严重的政治和社会危机,促使人们对经史无用之学的批判,转而开始学习西方的有用之学,越来越多的人从考据学中走出来,越来越关注经世致用。 为了摆脱积贫积弱的局面,国人发愤图强积极与世界接轨的迫切需求,是推动学术领域转型的内在驱动力。 . 这一转型的时间线,从19世纪60年代起,经过“五四”时期,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最终完成。中国传统学术的衰落、西学的引入与传播、新旧学术门类的冲突与融合,是这一时期学术转型的主基调。 / 🍭随着西方学术分科及门类的输入,中西学术的配置,成为一个核心问题。 . 这关系到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同时,如何保有中国文化的独立性,如何将传统知识和学术体系纳入近代知识系统之中。 . 这是中国传统四部之学的消融,也是近代知识体系的重建。不论是“中学为主、西学为辅”还是“中西并重”都说明中国人在学术分类上,已经走出了四部的分类框架,开始和世界接轨,并尝试构建自己的新知识系统了。 . 但在这种构建中,如何保持中国学术的特色和独立性,如何不附庸于西方学术?又如何于西方学术进行平等对话?这是我们在这种近现代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构建中,值得反复思考和尝试的问题。 [星R][星R][星R] 通过这本《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的阅读,帮我们梳理中国学术分科的脉络,揭示了传统学术门类向现代学术门类转变的内招逻辑和动力机制,也从中国学术思想史的发展上,帮我们思考,如何保证中国学术传统的原创性,在国际学术界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