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宁夏姑娘耿兰俊渴望成为男人,做了国内首例“女变男”的手术,成为男人的第一天,她很是激动,可接下来的生活,却让她猝不及防。 耿兰俊的故事始于宁夏一个普通的农村。她的父母是勤劳朴实的农民,日复一日地在田间劳作,维持着家庭的基本生计。然而,在这看似平凡的背景下,耿兰俊的成长轨迹却悄然偏离了常规。 自幼时起,耿兰俊就展现出与同龄女孩截然不同的兴趣取向。当其他女孩沉浸在梳理洋娃娃发丝的乐趣中时,耿兰俊却对此兴致缺缺。相反,她被男孩们的世界深深吸引。 在院子里,耿兰俊常常是唯一一个加入男孩子们打闹游戏的女孩。她喜欢爬树、踢足球,甚至不惜弄脏衣服也要和男孩们一起在泥地里摔跤。 这些行为常常引来大人们的侧目和轻声责备,但耿兰俊似乎浑然不觉,沉浸在自己的快乐中。 在家里,耿兰俊对父亲的工具箱情有独钟。她会好奇地摆弄各种螺丝刀和扳手,有时还会尝试帮父亲修理些简单的家具。这种对机械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在当地的女孩中可谓少见。 随着年龄的增长,耿兰俊内心越来越迷茫。进入青少年时期,她越发强烈地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男性。这种渴望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穿着打扮上,更深入到了她的心理和情感世界。 耿兰俊的内心世界愈发复杂。她发现自己对同班的女生产生了异样的情感,这种感觉既甜蜜又令人不安。 每当女生靠近时,她的心跳就会加速,脸颊发烫。她开始幻想与小林手牵手散步,分享彼此的秘密。然而,这种感觉同时也让她感到恐惧和羞愧。 在那个年代,同性恋还是一个禁忌话题。耿兰俊不敢向任何人倾诉,只能将这份感情深深埋在心底。 她开始质疑自己:为什么会对同性产生这种感觉?这是否意味着自己与众不同?她害怕被人发现,更害怕被贴上"不正常"的标签。 内心的挣扎让耿兰俊开始寻求答案。她偷偷在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也尝试在网络上搜索信息。渐渐地,她接触到了"性别认同障碍"这个概念,了解到还有其他人和她有相似的经历。 这个发现既让她感到释然,又带来了新的困惑。如果她真的是一个被困在女性身体里的男性,那么她对女生的好感是否就变得"正常"了?变性手术的可能性开始在她脑海中萌芽。 然而,将这一想法传达给父母并非易事。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父母一开始难以接受这个决定,家庭矛盾随之爆发。 经过长时间的沟通和心理斗争,耿兰俊的父母最终勉强同意了她的决定。这个过程充满了泪水和争执,但也展现了亲情的力量。 耿兰俊躺在病床上,全身包裹着纱布,疼痛如潮水般袭来。但她的眼神中却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因为她知道,这是通向真实自我的第一步。恢复期间,她咬牙坚持做康复训练,只为了当男人的梦想。 然而,为了成为男性,耿兰俊需要长久地服用激素药物。这不仅带来经济负担,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一定影响。但为了追求真实的自我,她选择了接受这些挑战。 尽管完成了变性手术,耿兰俊仍然面临着诸多社会问题。就业歧视成为她首先需要克服的障碍。许多雇主对变性人存有偏见,导致她在求职过程中屡屡受挫。 此外,建立恋爱关系也变得异常困难。潜在伴侣在得知她的变性经历后,往往会选择退出。这些经历让耿兰俊深刻体会到社会对变性人的偏见和不理解。 在心理状态方面,耿兰俊经历了复杂的变化。初期,实现长久以来的愿望带来了巨大的喜悦和解脱感。 然而,随着现实困难的不断涌现,她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促使她不时反思自己的决定,思考变性手术是否真的解决了所有问题。 如今,耿兰俊已经适应了作为男性的新身份,但生活中仍然存在诸多挑战。变性手术对她的个人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她与世界互动的方式。尽管困难重重,但她依然坚持追求自己认定的人生道路。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对性别多样性的理解和包容会不断提升。耿兰俊的故事或许只是一个开始,它将推动更多人关注和支持这个群体,最终实现一个更加公平、开放的社会。 信息来源: 中国首例公开身份“女变男”易性者:做男人不后悔. 中国新闻网. [2023-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