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作家邻居是什么样的感受?

与竹石有居 2024-09-25 01:02:52
我的邻居周华诚老师是一位作家,他留着长发,穿着工装,看起来是披头士青年,相当不羁。可实际上他应当是保持了过去做记者时的职业着装习惯,随时都可以扛起家伙出现场采访。 第一次看周老师的书,是《德寿宫八百年》,买书读书的时候,并不知道作者是我的邻居,只觉得作者当真是个妙人,居然把讲文物挖掘,旧址重建这样本来很专业化的事情写成了一本很有趣不枯燥且满满诗意的书。一座德寿宫,半部南宋史。当我带着这本书,坐在德寿宫的后花园翻看时,真切感受到八百年前来自南宋的风吹拂过我的发丝。 后来各种机缘巧合下,认识周老师,才知道是住同一小区的邻居。 五月时候,我送了周老师一些自己阳台养的小绿植,七月末的时候,周老师送我两本他的新书。 在这炎炎夏日,这两本书,对我来说,恰似一阵清风,消散了诸多暑气。 《仪式》这一套书,周老师在书中记录了在传统节气/节日的礼俗风物,即使这些仪式的主要落脚点是周老师的老家衢州,但是浙西一带与我家乡浙中诸暨,都是大差不差的。春日的春笋与青团,夏日的木莲豆腐与杨梅,秋天的柿子与板栗,冬天的冬笋和羊肉,还有端午的灰棕腊八的粥,这些都是刻在浙江人骨子里的集体肌肉记忆。还有像书中所写的台州“食饼筒”,在绍兴新昌一带,应该是叫“春饼”,面饼里面裹的野菜和肉,在清明节前后吃。书中周老师写《一碗乡愁的面》,写的是常州索面,如若对应诸暨人,一碗家乡的面,当是料足汤少的手工面“次坞打面”了。 《不如吃茶看花》这本书,最近一直陪伴着我。我虽不懂茶,但我好喜欢这本书。这本书,周老师以日记体方式,写他品尝每一种茶的故事和过程。看似是在说茶,其实每一篇小文里,信息量都特别大。有他的读后感,有他的观影记,有古籍引用,也有聊古人逸事。周老师这本书,给读者一种当代李渔在此书中虽专注于茶却又不止于茶的感觉。这本书可以作为i人生活指南,独处的时候,跟着书中周老师提到的书籍、电影、电视剧、画作,也可以自己一个人玩得很开心。 回到本篇笔记的题目,有个作家邻居是什么样的感受?认识周老师之后,由于大家都是i人,又都比较忙,我们就再也没有见过面。互送礼物犹如地下工作人员接头,接头据点在本小区北门,接头人员是我们小区帅气的保安小哥。[暗中观察R] 我说,i人之交淡如水,唯有笔中情谊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