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7年,年过古稀的太上皇李隆基在六百名侍卫的护送下回到了长安,新帝李亨带了

正史聊历史 2024-09-25 13:16:46

公元757年,年过古稀的太上皇李隆基在六百名侍卫的护送下回到了长安,新帝李亨带了三千精锐前来迎接。见李亨这阵势,李隆基赶忙让侍卫们丢开刀剑投降,他勉强笑着说:“我只是想回宫安度晚年。”这话说完,二人便打算迈步进宫,可谁走在前面呢?父子二人又僵持住了,只能尴尬地问群臣,可大臣们也支支吾吾,没人敢回答。 公元757年,大唐那会儿乱得跟啥似的,唐玄宗李隆基,那个曾经把大唐整得跟花儿一样的皇帝,晚年愣是遇上了“安史之乱”,整个国家乱成了一锅粥。这下可好,李隆基大佬不得不脚底抹油,跑到四川躲清净去了。古人说得好:“天下再大,老百姓最大。”这时候,太子李亨站了出来,一拍大腿,登基当了皇帝,就是唐肃宗,带着兄弟们去收复失地。 可当太上皇李隆基悠哉游哉地回到长安时,嘿,这权力的交接游戏就开始了。李隆基和李亨,俩父子,不光是亲情的纠葛,还是权力的较劲。这不仅仅是官场上的你来我往,更是心里头的那点事儿。古书《资治通鉴》都说了:“老爹要慈祥,儿子得孝顺,皇上得仁爱,臣子得忠诚。”在这特殊时期,父子俩每回碰面,那都得是心里头的小九九翻江倒海啊。公元757年,长安城在春天早晨的暖阳下,跟新媳妇似的,打扮得花枝招展。阳光从云缝里挤出来,给那些打过补丁的城墙镀了层金,虽然还挂着战争的“勋章”,但瞅着还挺有范儿。这老古都啊,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等着跟哪位大佬来场“偶遇”呢。 太上皇李隆基,领着六百来号兄弟,顺着陕西那条老路,从四川慢悠悠晃悠到长安。这队伍虽小,但装备亮瞎眼,铠甲跟新的一样,铁盔能当镜子照,这都是给前皇帝的面子嘛,最后这点忠心得表现足了。侍卫们走得倒是挺带劲,可心里头那叫一个忐忑,未来啥样,谁心里也没个准谱。这就是一个时代的剧终,另一个时代的开场大戏,正等着拉幕呢。新皇上李亨,那可是对这次见面大动干戈,讲究得很。他整了三千精兵强将,在扶风摆开了场子,那装备,亮瞎眼,战马嗷嗷叫,战旗跟吃了菠菜的大力水手似的,在晨风里呼呼直扇。这些个兵哥哥,眼神跟刀似的,手里的家伙事儿寒光闪闪,一个个跟刚从冰窖里捞出来似的,冷峻得能冻冰棍。 太上皇李隆基那边儿,也是浩浩荡荡地来了,骑匹大黑马,跟骑士王似的,马鞍子闪瞎人眼,气派得不行。他往那一坐,眼睛一眯,穿过漫天尘土,瞅见那三千铁骑跟复制粘贴似的排得整整齐齐。心里头五味杂陈,但面子工程得做足,嘴角一抽,愣是挤出个笑,皇家风范不能丢嘛。 李亨这边儿一声令下,那些个精兵就跟机器人似的,一步一个脚印,走得那叫一个铿锵有力。李隆基一看,得嘞,咱也意思意思,冲侍卫们打了个手势,让他们把家伙事儿放下。侍卫们一脸懵,但看主子那眼神,不放下也不行啊,只好乖乖地把刀啊剑啊的往地上一撂。这一举动,明摆着是给新皇上点面子,意思:你牛,你赢了!长安城门外,老李和小李上演了场“谁走前头”的搞笑大戏,权力交接嘛,不光拼脑子,还得拼感情深浅。老李慢悠悠下马,腿脚不利索还硬要装大佬,想先迈步子。小李呢,跟得紧,步子稳,脸绷得跟铁似的,俩人路上隔几步远,跟玩“谁怕谁”的瞪眼游戏似的,比的是地位,斗的是气场。 这几百米路,走得比马拉松还让人揪心,对边上的人来说,那就是历史翻页的节奏,一步一时代啊。士兵侍卫们瞪大眼睛,跟看大戏似的,在父子俩间来回瞅,想瞧瞧未来风向标。大臣们呢,一个个跟哑巴似的,大气不敢喘,心里明镜似的,这哪是走路,分明是新旧时代的交接仪式嘛。 到了南楼,爷俩又整了场“父慈子孝”的戏码,那场面,比唱戏还热闹。小李孝顺得跟啥似的,但明眼人都看得出,家里谁说了算。老李那递皇位的动作,说是礼让,不如说是认命。小李一披黄袍,皇帝宝座坐稳了,老李呢,只能退居二线,当个有名无实的太上皇,政治舞台上的最后一幕,就这么略带几分尴尬地落幕了。宴会收摊,李隆基在南楼那儿,跟开了话匣子似的,感慨满天飞。他翻着自己那辉煌岁月的老黄历,摇头晃脑地说:“哎,这命啊,真比翻书还快!”李亨呢,就在旁边儿,跟个贴心小棉袄似的,孝顺得跟啥似的,但咱都懂,那权力的小船儿,说翻就翻,谁也别想拦。 李隆基这晚年啊,外边儿看着挺风光,其实心里头,那叫一个孤单寂寞冷,权力?早跟他拜拜了。他在长安的日子,就像是在看一部自己的回忆录,心里头五味杂陈,想当初多牛啊,现在?也就剩想想了。

0 阅读:4365
评论列表
  • 2024-09-26 06:24

    小编确定757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一举攻破长安和洛阳,直到763年才被平定,能回来这么早吗?

    leekey 回复:
    来来回回好几次呢
  • 2024-09-26 13:34

    扒灰佬,几个有好下场!

  • 2024-09-28 03:02

    狗屁,臆想